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族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女老板。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的名言: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作者简介:
董竹君(1900—1997),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在她12岁那年,迫于生计,沦为青楼卖唱女。在妓院里,董竹君认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以心相许,逃出了妓院,与夏之时结婚,并随夏之时一起来到日本。在日本,董竹君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文化。四年后,她随夏之时回到成都,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后,她成了四川省都督夫人。然而,家庭里的封闭与落后,使刚刚开始新生活的董竹君感到窒息,最终与丈夫夏之时离婚,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四川,来到上海。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闯过无数无法逾越的难关,她周旋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黄金荣、杜月笙等权贵们之间,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1949年后,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1997年的12月6日,董竹君安然去世,终年97岁。
自序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第一章 童年的家庭生活
一 贫困
二 读书才有出路
第二章 初识人世艰辛
一 借贷无门
二 我的新年
第三章 迫人青楼 <b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我的一个世纪》——董竹君 (查看原文)
无问西东
2022-04-04 10:58:42
—— 引自章节:附录
原来上海是个县,没有“头等班子”,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都市,苏州的繁华逐渐转移上海,上海才有了“头等班子”。当初,江南的繁华中心在苏州,苏州有头等班子,称“书寓”,姑娘为“女校书”。书寓是达官、富有
地主老爷、文人名士等富贵人喝酒打牌吟诗作赋、治情作乐的场所,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非要姑娘卖身不可。有时家有喜事,也叫“书寓”里的姑娘来唱唱。“长三”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客人喝酒打牌餐人要付份子钱三两银子,加上端午、中秋、年底三节结账,也是三数,所以称“长三”。太平天国以后,苏州书寓大多搬到上海营业。民国后,每人份子钱陆续加到六元到十二元。”孟阿姨喝了一口茶,又接着告诉我:“关于这点,历史上早有记载:苏小小、玉堂春、梁红玉、薛涛、陈圆圆、董小宛、赛金花等都是“书寓”出身。后来情况就有些变了。自洋人侵入,就越搅越不像话,坏人也愈来愈多,“长三堂子”的姑娘们虽然不愿卖身,但是大权在老鸨手里。老鸨出钱买了或押进了姑娘,她们当中年纪大的便要做‘大先生’、年纪小的做‘小先生’。客人要姑娘同房时,不和姑娘讲价钱而是去和老鸨讲。老鸨认为客人摆花酒、打牌抽头,叫出堂差,花钱花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去劝姑娘随客人的意。假使姑娘不肯听,她就要想触种种办法去逼她。‘小先生’只是卖唱,陪陪客人清谈的,等她长大了,老鸨就要找那些喜欢她的客人敲竹杠。如果客人要求和‘小洗生’同第一次房,老鸨就和他讲价钱。看谁过去花过钱最多,并且这次谁又肯用钱最多的,便答应他。因此客人为了讨好老鸨,讨姑娘的喜欢,便经常摆花酒,请朋友来玩,拼命花钱。有时候,如果客人真的喜欢某姑娘,就可以出钱替她赎身,带去做小老婆。这里的姑娘都要领照会,上捐税,就好像车子领了照会,才能做生意一样。这就是长三堂子的大概情况。 (查看原文)
jessie
1赞
2025-04-29 14:54:42
—— 引自章节:四 孟阿姨谈底层女人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