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搜集到的大量从未披露过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其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出色的讲述了中国的希姆莱戴笠复杂的个性和人生,特别是作为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是如何在国民党的政坛险滩中腾挪盘旋,不断上升的,以及如何在国民党内外和全国建立、扩张其庞大的间谍王国。

本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作者简介:

魏斐德,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他出版并又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和意志》、《中国帝制的衰落》、《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士》。

中文版序 舞蛇者说
前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歼灭‘打狗者’
  当然,上海站也有它成功的时候。其中最著名的胜利之一,是对付共产党自称为‘打狗团’的暗杀队,它专门致力于谋杀‘叛徒’,以此来惩戒他人。[1]
1935年二组抓到了一个地下共产党员,他们说服他当了特工,来提供有助于抓捕上海地区共产党组织的高级领导的信息。但此人很快在共产党内受到怀疑,而最终被暗枪击中后倒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空地里。当警察发现此人时,他虽然受了重伤,却并没有死去。那时戴笠正在上海,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双料特工来设一个圈套。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小报上编了个故事,[2]说秘密特工关押了一个共产党人,此人在法租界的一家医院从病危中开始复苏。戴笠的计划是让共产党暗杀队真的杀死这个受伤的人,然后他自己的特工们便可以跟踪杀手们从而找到他们的秘密据点。
  这个计划差一点儿泡汤。二组的一队特务装作人力车夫或小贩在医院入口埋伏起来。到了第五天,有两个人提着水果来‘看望’这个受伤的人。他们进去不久就传出枪声。两个特工立刻冲了进去,发现病人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当他们在医院的楼层里搜寻这两个刺客时,其中的一个从医院大门跑了出来。二组的其余特工们便在后面追踪起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奔跑。尽管骑车的跑得比别人快,但还是丢失了追踪目标:他消失在拥挤的胡同里。在附近徒劳地搜寻了半天以后,沮丧的特工们回到了机关里,一想到戴笠的怒火他们就胆战心惊。但正当他们告诉戴笠鸡飞蛋打时,两个步行的特工来了电话。他们由于跑得慢跟不上别人而决定坐电车回机关。但在经过福熙路时,其中一个特工偶然瞥向[190]窗外,却正看见刺客中的一个正非常镇静地在路上走着。于是他们从下一站跳下车,回到那里,在一家银楼找到了刺客,现在他们正在那儿监视他。[3]
  戴笠立刻命令对那家店铺进行全面搜查。侦查队长杨凤歧、组长徐鹏飞和沈醉几乎带了整个大队的特工去与法租界的华人侦探会合。然后,他们包围了银楼,冲了进去。里面的人… (查看原文)

之龢
1赞
2018-06-23 20:11:03

—— 引自第189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民党反间谍的成功无意中调节了共产党内部的权力结构,从而为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打下了基础。[1]这是因为,蒋介石的秘密警察切断了共产国际上海局与莫斯科共产国际常务委员会之间的电信通讯,‘[中共]中央委员会完全孤立于外部世界,这对党在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这种鼓励持续到1936年决定共产党和工人党发展战略战术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它甚至体现出了更加巨大的意义’。[2]尽管王明在向代表大会阐述中国必须结束内战,而毛泽东却得以自行其是,积聚力量,形成了一个新的乡村战略,这一战略最终使他战胜了蒋介石和蒋在上海及上海以外的追随者们。
[1] Wakeman,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p.156.
[2] Braun, A Combination Agent in China, p.79。但须注意:共产国际与张国焘之间仍有无线电联系,当然也还有信使。 (查看原文)

之龢
1赞
2018-06-23 20:14:47

—— 引自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