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十六个章节,完整地记录了卡里乌斯从参军到战争结束时的完整从军经历,其中包括他在参军初始作为步兵一员时的经历,以及是如何成为一名装甲兵投入苏德战场,再加上作为“虎”式坦克车长时的奋战故事,更有在战争末期指挥号称“最强战车”的“猎虎”坦克歼击车部队时的遭遇。
·逾500张珍贵历史照片、文件及地图;总208页,25万字;全铜版纸精美印刷,超厚光膜封面;
作者简介:
奧托‧卡留斯(Otto Carius)
德國藥劑師,前德國國防軍虎式戰車指揮官。
1922年出生於茨魏布呂肯,創下超過150輛各型戰甲車擊毀紀錄而為人所知,是二戰著名王牌車長之一,尤以1944年7月22日,以兩輛虎式於數分鐘內殲滅17輛蘇軍戰車的「瑪利納瓦之戰」最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高中畢業後的1940年,應徵召受訓成為陸軍步兵,後志願成為裝甲兵。結訓後分派到第20裝甲師第21戰車團輕戰車連擔任裝填手。1941年8月晉升為士官,並回到後方接受專長訓練後晉升為士官長,當上夢寐以求的戰車車長。
1942年升上軍官,成為少尉,1943年1月調往配備最新型虎式戰車的502重戰車營2連。同年7月,調往東線戰場,隸屬北方集團軍在列寧格勒作戰,擔任「前線救火隊」的角色。由於一直都處於激戰的現場,這也是卡留斯鍛鍊成為獨當一面戰車指揮官的時期。
1944年接任代理連長,連續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7月嚴重受傷而調離前線治療約5個月,直到1945年1月才返回戰場。
1945年2月晉升中尉,接掌西線的512重驅逐戰車營2連連長。1945年4月16日,身陷魯爾包圍區的卡留斯摧毀最後剩下的6輛戰車,並向美軍投降。解甲歸田後完成大學,獲得藥劑師資格,最後在鄉間開設了一家名為「老虎」的藥局,並在1960年出版了戰時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
卡留斯於2015年1月24日逝世,享壽92歲。
原文摘录:
只要去问问在东线熬过一个,甚至两到三天的老兵,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会同情那些在战争中因煽动,颠覆或其他犯罪行为而被关进集中营的人。反倒是这些人后来成为了“烈士”和’英雄“。
难道这些看似头脑简单的士兵在前线坚守纯粹是为了体验死亡的快感吗?这些历经磨难的前线士兵在活着回到祖国后又有谁不感到庆幸?有一种说法:我们之所以拼到最后是因为钟情于希特勒那坚毅的目光,葛培尔那富有激情的煽动甚至是戈林那身华丽的制服,我相信,永远没有人会为这种说法买账!上帝作证!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把”政府“和”祖国“两个词画上等号。我们全力以赴地保卫己方阵线是因为那时我们有法律上的义务。而在那些连法律义务都无从谈起的时刻–也就是人人即将被寒冷,饥饿和艰苦的战事给逼疯的时刻,我们之所以选择坚持完全是由于恐惧和本能。
对,大伙紧跟着直觉走,它让我们相信,一种来自东方的巨大威胁正危及德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
如果有命令,我们一定会义无反顾。这是当时德国军人的精神实质,也是许多人极力污蔑的一点:即全力以赴,而不管命令如何–正是这种品质,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并经常将几乎注定的败局转化为胜利。 (查看原文)
東郷柏
4赞
2021-03-15 18:06:51
—— 引自第40页
……此外,还有着其他可以提高我们声望的事;装甲兵都不戴钢盔,尽管这种做法会衬托出一名军人的勇敢,但我们并不是刻意为之。钢盔同样是装甲兵的基本物品之一,但全被悬挂在炮塔外面。它们实在是太占据车内空间了。因而,他们很快便会丢失。何况,如果在坦克里戴上钢盔的话,耳机便没有带上的雨滴。此外,头戴这玩意儿的感觉也不太舒服。有时,在与步兵弟兄们一道执行侦查任务时,某些热情而细心的家伙会递给我一顶钢盔,但从来没遇到能适合我这种大脑袋戴的。我的尺码达到了73/8(58.7cm)
那些新上前线的装甲兵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东西要学。比如,他们一看到步兵带上了钢盔,或者把其挂在脖子后面,就下定论说附近是前线。但这是个错误的推断。步兵之所以要那样做,只是因为他们周身上下实在是找不到更为舒适的部位来携带配发的钢盔。除头部以外,不管是把它系在皮带上还是身上别的什么地方,这玩意都是个碍事的累赘。当我们待在坦克外面时,总是试图引用里格尔少尉的话来宽慰自己:“如果我腹部中弹,那戴顶钢盔有他妈的什么用!”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因为就在撤往纳尔瓦的路上,里格尔死于腹部中弹。 (查看原文)
panzercat
2赞
2014-07-01 19:48:58
—— 引自第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