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国破山河在(典藏版)》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国破山河在》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不惜生命来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士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祖籍河北,长于北京,曾多年旅居日本,爱好文史,笔耕不辍,出版从日本史料角度揭秘中国抗战的《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等多部作品,亦庄亦谐,举重若轻。其中,《国破山河在》2007年初版后入选香港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文圈十大好书(非小说类)。
序 高梁红了——关于书名的一些话
战役揭秘篇
血斗南苑——北平陷落前二十九军的最后一拼
猛龙过江——中国炮兵击伤日本亲王之战
晴天霹雳——震惊日军大本营的“上海号”事件
狼人太行——日寇“特别挺进杀人队”真容
亮剑冀东——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
困城之谜——八路军围攻深泽之战
铁甲悲歌——追寻中国早期装甲部队在抗战中的影子
横刀出山——中日战车部队在缅甸的恶战
欠尽弓折——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
轻骑绝杀——鱼雷艇文天祥中队击沉日军鸥号炮舰纪实
雷震出云——记抗战中中国海军的一次英勇出击
我国我十——日军记载中的山东八路、鬼子和汉奸
九地伏兵——日军战车兵眼中“土八路”的地雷战
第一滴血——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七十万魂不还乡——日方史料中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
白刃疑踪——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
血肉惊雷——东北军和日军战车的一次殊死战斗
惊天一击——刺杀天皇特使案真相探秘
陆航之花——凋谢在西安城下
击落太阳——被八路军击落的日军侦察机
昔日重来——存于日本的老照片重现中国抗战
最后一战——从恶战到投降
人物轶事篇
气高骨硬——蒋百里将军侧记
闪击先驱——抗战中傅作义指挥的“闪电战”
铁骨丹心——沙场内外的董其武将军
血拼乌加河——一个抗日老兵的回忆
傅部之虎——“急火星”孙岚峰
虎到绝路——吕公良将军之死
海水火焰——黑白汤恩伯
一二八空战轶事兼谈鲁迅先生的一点偏颇之处
林徽因的流星雨,一九三七
十九张老照片再现大帅张作霖之死
弃守锦州——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甲首三千——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
不怕吃败仗的大阪兵团——记日军中的另类第四师团
中了火彩的中将师团长
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不吃猪肉的日本兵
日本兵与中国便衣
“十八路”的神秘武器
从日本老兵的作文到鬼护上
死在万家岭的日军大尉
复我故乡——抗战传奇英雄口述的收复平乡之战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日军士兵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
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
因为都没有带枪,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那个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日本兵鬼使神差地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或者士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好奇地问:“你们过得怎么样?发的钱多吗?”
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了。”大概是觉得这个日本兵挺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沉默了一下,又说道:
“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
说完,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向树林中去了。
“这是个广东兵,看起来很瘦。”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查看原文)
浅草
4 回复
14赞
2015-08-18 05:05:33
—— 引自章节: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在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曾提到一个“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当时,稻垣所部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在淮北某地的顽强抵抗,占领了阵地。阵地上,他们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见到这样的情景,日军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意图对此加以炒作,说明中国士兵作战是怎样被迫的,来打击中国军队士气,并彰显“皇军”的正义。也许是为了增强说明效果,日军方面特别找到了几名在这次战斗中被俘的中国伤员,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把士兵绑在机枪上作战”这样的事情。
几个中国被俘伤兵说出的话,却出乎了所有日军的预料。
原来,这支和日军交战的中国军队(冷欣所部),是地地道道的两淮子弟。所以此战对他们来说,不但是卫国,而且是保家。这个“少年士兵”是一名机枪班长,他的家就在阵地后面的村子里。战斗开始前,他招集阵地上的弟兄们,对大家讲——要么打退日军,要么战死,丢了阵地自己无颜回家。说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铁索,将自己锁在了机枪的支架上,不顾长官的劝阻,将钥匙远远地抛入了河中。
那一战,一个营的淮河子弟,从营长到马夫,只有十几个伤兵被俘。 (查看原文)
badapple
1 回复
8赞
2012-02-11 18:32:43
—— 引自第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