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1937—1945》一书讲述了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作者在本书中,在对新见档案资料与新的研究成果的吸收基础上,对中国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价。
作者简介:
王建朗
江苏姜埝人,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年进入近代史研究所,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学术论文《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分获中国社科院第三、四、五届优秀成果奖。2006年获享政府特殊津贴。
曾景忠
江苏泰兴人,1937年生。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过中共党史教学。1979年3月-1980年9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班中共党史专业进修。1981年5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001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端/003
第二节 国防最高会议设立 部署全国抗战/020
第三节 淞沪抗战爆发 全国掀起抗战高潮/027
第二章 全面抗战初期的对日作战/035
第一节 华北战场对日作战/037
第二节 淞沪会战/051
第三节 国民政府迁都与南京沦陷/058
第四节 武汉抗战时期南北战场作战/070
第五节 敌后游击战/087
第六节 中国海军和空军的对日作战/105
第三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17
第一节 政治上出现新气象/1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136
第三节 文化与教育/153
第四节 海外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161
第四章 抗日战争初期的外交/167
第一节 争取苏联援华/169
第二节 德国的短暂中立与中德关系的逆转/182
第三节 英美迈出援华的最初步伐/198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中期的对日作战/221
第一节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日军事的调整/223
第二节 1939年至1940年初的正面战场作战/227
第三节 1940年至1941年的正面战场作战/238
第四节 中国空军和海军的对日作战/251
第五节 敌后抗日战场/260
第六章 日本扶植傀儡政权以及对沦陷区的统治/285
第一节 华北、华中地方傀儡政权的建立/287
第二节 汪精卫投敌与汪伪政权的建立/298
第三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308
第七章 苦撑待变与外交形势的变化/329
第一节 中苏关系的发展与调整/331
第二节 中英关系的曲折发展/341
第三节 美国逐步走上援华制日道路/349
第四节 国民政府与日本的秘密接触/362
第八章 抗日战争后期的对日作战/375
第一节 反法西斯国家结盟 中国战区成立/377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379
第三节 滇西失陷与滇西抗战/388
第四节 1942年至1943年的正面战场作战/390
第五节 敌后战场中共军队的发展和国民政府军的衰微/401
第六节 1944年正面战场作战/421
第七节 中国空军与海军的对日作战/431
第八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437
第九章 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与大后方社会危机的出现/445
第一节 敌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与各项事业的发展/447
第二节 大后方的政治与经济状况/465
第十章 战时民主运动的兴起与联合政府问题的提出/483
第一节 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485
第二节 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498
第三节 联合政府的提出以及对战后中国前途的不同主张/510
第十一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中美关系的发展/525
第一节 中外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527
第二节 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537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发展/560
第十二章 战时的文化、思想与学术/575
第一节 为抗战服务的文学艺术/577
第二节 支撑抗战精神的社会思潮与学术/593
第三节 民族复兴的历史根据/614
第十三章 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625
第一节 1945年春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627
第二节 反攻日军 收复失地/633
第三节 日本战败投降 中国战区受降/640
第四节 中共军队维护受降权和收复沦陷区的斗争/650
第五节 抗日战争之善后处置/657
第六节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662
主要参考文献/665
人名索引/6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日美商约的废除,消除了美国对日禁运的法律障碍,是走向禁运的重要一步。
……
此后,美国逐步扩大对日本“道义禁运”的范围。9月26日,罗斯福要求有关企业停止出口11种原料。12月上,美国政府又将“道义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制造飞机所用主要金属铝、镁、钼等,并禁止提供生产航空汽油的方法、设备和技术资料。
1940年6月,法国向国投降。日本利用这一时机迫使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接受日本要求,切断滇越铁路;同时向英国施压,要求封闭導缅路。1940年7月2日,美国政府颁布第一道禁运令,将下列三种物资列入需申请出口许可证的范围:(一)一切武器弹药、军事装备;(二)非常时期战略物资,包括铝、镁等原料;(三)飞机零件、装备、附
件、光学仪器和金属加工机械。但对日本至关重要的石油和废钢铁并未包括在内。
在日本压力下,英国于7月中旬宣布关闭滇缅路。为了抵消这一事件的消极影响,罗斯福于7月25日又宣布对航空燃料、润滑油和废钢铁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但是,普通汽油不在其列,而以日本的工业能力将其加工成航空燃料并非难事。列入禁止清单的废钢铁也并非全部,而只限于第一号高点废钢铁,这一类别只占日本废钢铁输入量的15%。
8月,日本威逼法国同意日本军队进入印度支那北部,让日军使用飞机场及向日军提供其所需要的资源等无理要求,并在边境地区越境,施加军事压力。……8月和9月中,美国多次对日本对印度支那的无理要求提出警告和抗议,但日本置若罔闻。9月22日,软弱无力的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不得不向日本屈服,接受了日本的要求。随后,日本军队开进印度支那北部。鉴于此,9月26日,美国宣布对废钢铁实行全面禁运
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新的政策纲要,决定强化南进姿态,并不惜对英美一战。日本要求与法属印度支那建立军事结合关系,在印支建立海、空军基地,实即对印支实行军事占领。日本限期要求法国答应其要求… (查看原文)
兼忘之城
2020-09-03 02:32:24
—— 引自章节:第三节 美国逐步走上援华制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