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在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简介:
曾瑞龙,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宋代军事史,生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要著作有:《宋朝史论》、《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等,及学术论文多篇。
绪 论
第一章 北宋军事失败的宏观解释:研究概况述评
第二章 从强权政治到摸索规范:辽朝南疆大战略的转变
第三章 以北汉问题为核心的宋辽军事冲突
第四章 内政导向与野战取向:北宋初年战略文化的落差(960—986)
第五章 僵化军事信念指导下的高梁河战役(979)
第六章 弹性战略防御的构建与满城会战(979)
第七章 战略脱节:宋太宗第二次经略幽燕(986)
第八章 向战略防御的过渡:陈家谷与君子馆战役(986—987)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 (查看原文)
小人精
1赞
2013-12-24 21:51:46
—— 引自第159页
根据柯恩和古奇的研究,军事灾难由三个原因产生一无法从过去经验中学习(failure of learning)入无法推测可以预期的事变(failure of anticipation)与无法适应临阵的现况(failureof adaptation)。北宋经略幽燕是一系列典型的军事灾难。宋军受到五代相沿袭用的军事信念影响,偏好野战,崇尚奇袭。当面对相对上强大,亦同样擅长野战的辽军,宋人未能透过新的思维去改变战略的取向,不但令战斗风险偏高,也增加了发生军事灾难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当对手不再是割据政权,而是边疆民族建立的国家的时候,北宋在大战略上虽然有所检讨,提出了内政主导的思路,但并没有随之而改变其军事战略。更严重的是,当第二次经略幽燕已经功败垂成之际,宋军没有迅速在战略和战术上转入防御,使败局进一步恶化。 (查看原文)
落葉知秋可烹茶
1赞
2024-03-30 09:57:22
—— 引自章节:绪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