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战略论:间接路线》在西方战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军事理论的必读书。因为此书,李德·哈特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中,李德·哈特以深厚的军事理论和战史研究功底,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30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间接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者简介:
李德·哈特(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战略论:间接路线》、《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钮先钟,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新生报》编辑、“国防计划局”编译室主任、军事译粹社发行人、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等职。钮教授是著名的西方战略研究学者,其一生对中西方战略的研究,令人敬佩。2004年2月7日钮先钟教授逝世,享年92岁。
序
第一篇 二十世纪以前的战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希腊时代的战争
第三章 罗马时代的战争
第四章 拜占庭时代的战争
第五章 中世纪的战争
第六章 十七世纪的战争
第七章 十八世纪的战争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
第九章 一八五四至一九一四年的战争
第十章 二十五个世纪的结论
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的西战场
第十二章 东北欧战场
第十三章 东南欧与地中海战场
第十四章 一九一八年的战略
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五章 希特勒的战略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全盛时期
第十七章 希特勒的衰颓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败亡
第四篇 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
第十九章 战略的理论
第二十章 战略和战术的基本要点
第二十一章 国家目的与军事目标
第二十二章 大战略
第二十三章 游击战
附录:李德·哈特及其思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一个战略家,应该以“瘫痪”为着眼点,而“岂在多杀伤”?即令从战争的较低层次来说,一个人被杀死了只不过是损失了一个人而已,但是一个神经受到震动的人,却可以成为恐怖病菌的传染媒介,足以造成一种恐怖现象。 (查看原文)
如林
2016-02-09 01:35:16
—— 引自第241页
这正可以说明拿破仑的一切基本观念,都是受了过去几位兵学大师的影响,在他这一生中最紧要的阶段上,他曾经努力于军事学术的研究。不过时间却非常短促——在他24岁时,以一个炮兵上尉的身份,参加土伦的围攻战;而到了26岁时,却已经升任“意大利军团”的总司令了。他在几年当中,固然读了不少书,吸收了很多思想;可是此后,却很少有余闲来做沉思和反省的工作。他这个人是具有充沛的活力,而缺乏深刻的思考,所以他并不能创造任何有条理的战争哲学;而从他写作的东西里,去发掘他实际应用时的理论,就不免有断简残篇之感。后世的军人因为遵守他的教训,有时就不免会发生误解,而被引入歧途。 (查看原文)
如林
1赞
2017-12-12 12:52:02
—— 引自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