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主要讲述了:早在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剑拔弩张之际,晋文公还有点踌躇,其臣下就曾提到晋国的表里山河,用不着有所顾虑。后来晋平公还曾把国险作为晋国三不殆之一。这些都是论晋史者所熟知的往事。其所以被人称道,正是由于符合晋国的山川形势,特别是太行之西,王屋之北,更是如此。晋国和其东南的诸侯列国也曾动过干戈,主要重大战地却都在太行之东、王屋之南。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就都是在远离晋国之地进行的。齐桓公固曾登上太行,而且还西至卑耳山,可是在登太行时,却要束马悬车,旅途维艰。如果要进行战阵,看来还是不容易的。
作者简介:
序
前言
一 长平之战的历史地位
二 文献所见之长平之战
三 晚近研究长平之战的撰述
四 长平之战的成败得失
五 赵军进军路线及其布防
六 秦军进军路线及其布防
七 廉颇一王置乞三年相峙
八 赵括一白起决战
附录一 长平之战历史文献选
附录二 长平之战诗词选
附录三 长平之战研究报道选
附录四 复郎志仁先生
索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文献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廉颇率赵军一到达上党即战前进驻长平的。
其一,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西南两方交通襟喉,秦与赵的整个角逐中,无论暂先进攻上党,抑或最终直指邯郸,不外有两条山间战略孔道可走,即取乌岭(翼城 沁水界)、空仓岭(沁水 高平界)一线的西路也罢,取羊肠坂(晋城南碗子城一带)、天井关(晋城南)一线的南路也罢,长平都是战略捷径,旁无选择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说廉颇有一支劲旅锐卒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则不能蹑足上党,更不得接近邯郸了。
其二,就长平本身看,整个上党地区具有诸多军事地理优越条件的极理想的战略重地。地势东西北三面环山,犹如箕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丹河与地势平行纵贯全境。境内一般高差为300m左右,最高点为东北境的高泉山,最低点是中南部丹河东岸杜村。山峦绵亘,河流纵横。长平地区以丘陵为主,山地次之,平川又次之。主河为丹河,又有五大支流许河、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呈网状遍布全境。这样的地理环境置于战争,则山地有险可凭,特别是西北方面有高平关,长平关,故关等群塞可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丘陵于部队运动无大碍却可隐蔽行事,河谷平川则极易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更无大军食饮之虞。 (查看原文)
白日忽西幽
2014-11-27 16:29:55
—— 引自章节:赵军进军路线及其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