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1940年,当阿道夫•希特勒决心要把苏联作为政治和军事因素从欧洲清除掉的时候,他曾设想在一次为期十周的夏季决战中将它一举灭亡。这场决战,从欧洲迅即蔓延为世界大战,成为近代战争史上最凶残、最野蛮的一次。很难设想在文明民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竟然达到了这样凶猛残酷、惨无人道的地步。
本书想要描述的不仅仅是几次战役,而是战争的全局,但写得最多的还是人。
苏德战争持续四年之久,战场北起北冰洋、南至高加索、东自里海、西达易北河,纵横数千英里,几千万人丧生。
苏德战争这个课题,涉及面非常之广,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一本书里把战争的各个侧面都包罗在内,那怕只是提纲掣领也不可能办到。因此,有必要把本书略而未谈或一笔带过的问题作一番交待。德国在苏联的占领政策对这场搏斗的结局有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本书并未详加论述。心理战和游击战是现代战争极其重要的内容,但是每一项都是一个专题,这里只能作为全剧的一幕提上一笔。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海战,只写了短短的一章,因为苏联算不上海军大国,它并非不能而是没有那种意志,在这些水域与德国的优势较量。
战争是一种政治性行动,本书占用一些篇幅,介绍和评论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过程中各主要大国的意图和对外政策,也是必要的。经济潜力和工业生产是战争的后盾。这类问题只作为对主题的烘托,并未多着笔墨。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把东线那么多战场的作战行动一一提到。芬兰战场只写了短短两章;列宁格勒战场的战斗虽然时常打得很艰苦,也只能间或触及。这样取合,是想把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如白俄罗斯、俄罗斯西部、乌克兰、顿河以及罗马尼亚和波兰的战役,写得充实些,因为正是这些战役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作者简介:
引言
对资料和文风的说明
第一章 欺骗和诡诈
第二章 不可思议的狂人
第三章 一知半解
第四章 元首的战略
第五章 日本和芬兰
第六章 武器和人
第七章 战争爆发和波罗的海地区
第八章 白俄罗斯
第九章 元首举棋不定
第十章 芬兰
第十一章 主要考虑政治
第十二章 维亚兹马和秋季的泥淖
第十三章 罗斯托夫、提赫文和莫斯科
第十四章 愚蠢和错误的记录
第十五章 从莫斯科撤退
第十六章 苏军攻势的两翼
第十七章 德军对1942年夏季战局的准备
第十八章 向伏尔加河和里海进军
第十九章 向斯大林格勒进军
第二十章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
第二十一章 德军撤至乌克兰
第二十二章 库尔斯克会战
第二十三章 1943年苏联的秋季攻势
第二十四章 德国陷入困境
第二十五章 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
第二十六章 白俄罗斯和波兰东部
第二十七章 芬兰退出战争
第二十八章 罗马尼亚
第二十九章 匈牙利
第三十章 海战
第三十一章 欧洲的力量对比
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三章 东普鲁士、奥地利和西里西亚
第三十四章 柏林
第三十五章 尾声
附录一:西方对苏联的援助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1870年以前,法国人被公认出了许多世界上第一流的军事思想家和最善战的军人。拿破仑•波拿巴的参谋机构和军队编制成为包括普鲁士、俄国、日本和美国在内其他军事强国的楷模。普法战争之后,世界上军界的兴趣集中在普鲁士和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军队上。从那以后,他们都效仿德国。因此,所有强国的军队的体系、编制以及战术都大体相似,带有欧洲大陆的特征。法国人先搞的、一百五十多年来仍在采用的野战部队基本单位是师,它是一支主要由步兵、炮兵和工程兵诸兵种合成的部队。说它是最基本的,是因为它可以用来单独作战,不依赖支援。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大小是看这个国家掌握的师的数量。一个师的兵力少则一万人,多则一万七千人不等。然而,战斗力不单靠人数,而是取决于它的火力、机动性以及战术的运用。师以上单位的组成则不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通常,若干个师编成一个军,若干个军编成一个集团军,若干个集团军编成一个集团军群(俄国叫方面军)。大战初期,苏军有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军置于隶属最高统帅部的战区司令部的指挥之下。尽管如此,集团军群通常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控制。 (查看原文)
Ja
1赞
2015-06-25 00:15:40
—— 引自章节:摘记
他像希特勒一样不知什么是切实可行的,这是由于他未受过军事教育和缺乏经验。他在军事上有许多看法是错误的。”
国防委员会有一切权力。大本营这个军事机构,是一个联合机构又是集权机构。战略行动是在参谋人员详尽地准备和计划之后采取的,而不是凭直观或草率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苏联最高统帅部与希特勒权宜之计的战略及作战指挥形成鲜明的对照。德国人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军以下战地指挥官有很好的战术素养。而苏联1941年和1942年期间上层的领导者比德国人强,往下各级明显地越来越差,军、师指挥官缺乏主动性、作战经验和训练。在大战初期,这种现象致使克里姆林宫最好的计划也不见什么成效,因为苏军缺乏经验,无法执行这些计划。而德国人在战术上取得的赫赫胜利却因为没有战略的连贯性和合理性而变得没有什么价值。 (查看原文)
Ja
1赞
2015-06-25 00:15:40
—— 引自章节: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