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世界上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电影:激烈、丰富、不羁,音乐无处不在。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将个人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小孩开始讲起,回望摧毁祖国的那场战争,中间穿插了自己在电影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与约翰尼·德普的友谊以及对费里尼的仰慕之情……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一切。
作者简介: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1954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1971年开始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学习电影。1993年开始在纽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教授。他导演的电影《爸爸出差时》和《地下》,两度获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库斯图里卡先后在美国和法国生活了14年后,回到了库斯腾多尔弗——一个他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交界处的山上建造的村庄,现在生活于此。
开 篇 绝不向遗忘屈服
第一章 土地与泪水
第二章 第一次,未见铁托
第三章 死亡是未经证实的谣言
第四章 上即是下,天即是地
第五章 被中断的电影处女作
第六章 当爱情降临
第七章 麻醉伤痛的捷克人
第八章 谢谢你,费里尼
第九章 逝者是酒精的大敌
第十章 电影都有阴暗面
第十一章 柔梦
第十二章 再见了,心爱的故乡
第十三章 我身在历史何处
第十四章 永别萨拉热窝
第十五章 《地下》记事本
第十六章 戛纳的一场闹剧
第十七章 你属于谁,我的孩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记忆是遗忘的前厅,它并没有给神秘留出一条门缝,因此神秘便无法穿过记忆的迷宫,最终也就无法受到理智的支配。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 纽约、伦敦和巴黎这些大地方的青少年会排队去买披头士(Beatles)、斯普林斯(Springsteen)或是迪伦(Dylan)的新唱片。而现如今,年轻人排队购买的却是iPhone。遗忘再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迪伦的唱片塞到了遗忘的地毯下,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活得更加轻松。在这个世界里,物才是引力中心,它取代了那些我们曾经偏爱的、歌唱爱与自由、反抗不公的英雄。
我认为遗忘是人之所以能够活下去的一个原因,但我绝不会向遗忘屈服。现如今,有多少人屈从于笼养鸡一样的社会制度啊,这些笼子里的鸡,它们的记忆永远只会停留在上一口吃掉的食物上。有人甚至利用遗忘创造出了历史终结论,这一理论曾在20世纪90年代征服了整个世界。自由资本主义的鼓吹者想让我们断绝与自身文化、身份的一切联系,好让我们也被卷入科技革命的旋涡,让我们相信这样能够疏通我们命运的河道,能让我们生命过程的调节器运作起来。这种狂妄的企图唤醒了我心中的一种渴望,我要留下该记住的,清除该忘记的。 (查看原文)
浦睿文化
18赞
2017-11-28 10:22:00
—— 引自章节:开篇 绝不向遗忘屈服
我的这些朋友就像一只只小船,塞塔利斯特咖啡馆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他们可以停锚靠岸的港口。全新的海风,伴着未知的暴雨。从此以后,他们就要在大海上摇摇晃晃。南斯拉夫的崩塌掀起的巨浪,在海浪的力量下,他们撞向岸边的码头。未竟的学业、破碎的梦想,亦或是夭折的婚姻……不管怎样,他们仍旧安然自得。他们中间有几个已经因为酒精中毒不得不接受治疗,一个因为吸食海洛因丧了命,有的有了孩子,还有的离了婚,几乎没有谁的生活水平比得上自己的父母——那些曾与铁托并肩作战的勇士。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聚在塞塔利斯特咖啡馆,而现在,却有人想把他们从那里轰出去。 (查看原文)
鬼腳七
4赞
2018-09-08 18:18:12
—— 引自第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