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的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真是太美妙了,身體甚至為之顫抖。

藝術世界樂趣無窮,對我來說沒有比這個世界更能湧現希望、激發熱誠的地方了。

因此為了藝術,再怎樣辛苦我也不會後悔。

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現在,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

本書為草間彌生第一本中文版自傳,回顧自己這一生充滿傳奇的創作之路。書中開頭是從她1975年前往美國的人生開始敘述,因為她認為,儘管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畫畫,但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命運的關鍵時刻,還她是下定決心離開日本,前往美國的那個瞬間。

草間彌生在書中詳細敘述她在美國的生活、藝術創作源頭與概念,以及她如何以自己的特色勇闖紐約藝壇,進而舉辦畫展,與當代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一起喝酒創作,成為普普藝術的先驅之一。但書中也穿插敘述了關於自己童年的過往、家庭背景、求學過程,以及她會走上藝術創作一途的影響來源。

草間彌生自稱為「精神病藝術家」,在書中她毫不避諱談到自身的精神狀況,也談到藝術創作如何將她從瀕臨崩潰的邊緣,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回來。「我一圈圈收著藝術這條線,盡可能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沒有這個窗口,我一定會在更久更久之前就受不了周遭的環境跑去自殺」。正是因為剛起步摸索的藝術給她指引方向,她才得以生存下來,最後成為在日本影響深遠的重要當代藝術家。

作者简介:

草間彌生

1929年生於長野縣,前衛雕刻家、畫家、小說家,在日本被認為是現存國寶級的重要現代藝術家,並入選為全球百大重要藝術家(亞洲只有兩位入選)。

草間彌生10歲開始便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常有自殺的企圖。中學畢業後,進入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主修日本畫。1957年移居美國紐約,開始從事前衛藝術的創作,並與當代重要的普普藝術家包括安迪.沃荷(Andy Warhol)、瓊斯(Jasper Johns)與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一起聯展。她的作品並不斷於世界各地展出,獲全世界90餘所美術館典藏。曾獲頒美國頒發終生成就獎、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日本國內頒授的各種獎項。

除了藝術創作之外,草間彌生1973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出版過10幾本書籍,包括《曼哈頓企圖自殺慣犯》、獲得日本野性時代文學獎的《克里斯多夫男娼窟》與自傳等,也算是日本當代作家。她目前居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並以81歲的高齡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常常對外表示,「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第1部 東渡紐約
前衛藝術家登場 1957-1966
第2部 鄉關舊事
畫家的自覺 1929-1957
第3部 愛與和平,女王登基
前衛演出的幕後黑手 1967-1974
第4部 相遇之人,心愛之人
G.歐姬芙、J.科奈爾、A.沃荷等等
第5部 歸鄉之後
全球草間,日本發聲 1975-200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如果有人想要问我说,为什么一开始做软雕塑就要用阴茎这种形状来做,那是因为我认为性行为是污秽的,对其抱持恐惧,我做过许许多多和性有关的物件,常常有人认为我对于性非常热衷,可是这完全是一种误会,事实上完全相反,其实是因为我太过害怕的关系。
这些为了治疗我自己对于性的厌恶和恐惧所创造出来的物件,就是阴茎,我一直做阴茎,一直做阴茎,用这种方法来对抗内在的阴影。也就是说,制作阴茎其实是一种自我疗法,我自己将此命名为“心因艺术”。
我非常害怕性行为和男性生殖器,怕到要躲进壁橱里发抖,所以我要尽可能拼命制造,拼命地制造这些形状,让自己处于慌乱的核心,借此填补自己内在的缺口,让自己渐渐摆脱这种恐惧。我每天就这样持续制造几千几万个自己害怕的形状,把惊惶慢慢转变成熟悉。 (查看原文)

Sofi
1 回复
5赞
2012-05-13 00:09:39

—— 引自第61页

我對歐姬芙的第一印象是她滿臉皺紋。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那麼深的皺紋。深達一公分左右的凹痕嵌入臉龐,仿佛像帆布鞋的鞋底一樣。可是她是一位非常有格調的淑女,也非常有自信。 (查看原文)

et
1赞
2014-08-24 23:21:54

—— 引自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