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介绍了胡适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家世、求学、治学的主要经历与学术成就,其中有不少胡适脱口而出的警言妙语,给人深刻的启迪。本书的注释鲜明体现了注释者在海外文坛上形成的“唐派散文”风格,文史掌故,文坛佳话,社会要闻,名人轶事,风俗民情,异域见闻,信手拈来,顺理成章。十分耐看耐想。因此,本书初版,即在海内外引起了重视,被称为是研究和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具有“实用价值”的“名人自传”,又是一部“最浅近、最适合青年读者需要的、胡适自撰的胡适入门”书。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年生,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歌伦比亚硕士、博 士。曾先生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歌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 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等书。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
编译说明
第一章 故乡和家庭
徽州人
我的家族――绩溪上庄胡氏
第一章 我的父亲
青年期的家难
考试和书院教育
吴大徽的知遇
在台湾任知州和统领
第三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人士的接触
我对美国政治的兴趣
放弃农科,转习哲学
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公开讲演的训练
学习议会程序
对世界主义、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信仰
第五童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文科各系的教授阵容
杜威和实验主义
实证思维术
第六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和《吾我篇》
论“校勘”“训诂”之学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革命的导火线
孤独的文学实验大胆的革命宣言
第八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文学革命的数种特征
中国文艺复兴的四重意义
第九章 “五四运动”――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
陈独秀入狱的经过
“科学”和“民主”的定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回合
第十章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国学季刊发行宗旨
我在干些什么
研究神会和尚的始末
第十一章从旧小说到新红学
第一部“整理过的本子”
新红学的诞生
第十二章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
老子比孔子更“老”
并不要打倒孔家店
双线文学的新观念
再谈谈中国思想史
中古期的宗教
骈体文有欠文明
现代的中国文艺复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三十年来我对这批美国友人的尊敬,真是始终如一。我至今相信,我当时对他们的观察是正确的。我的今日邻居,多半也还是这种人。但是今日我也知道,这也只是复杂的美国文明中的“豹之一斑”。它只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和纽约郊区,白色新教徒中产阶级,尤其是所谓WASP阶级,“衣食足,礼义兴”之后生活方式的一环。我们如果把这一环当成全貌,那就难免以偏概全了。
胡适之先生乃至和胡氏同辈的有观察力、有学养的老辈留学生,他们言必称美国,并不是如一般洋奴大班的“崇洋”。只是他们早年,乃至暮年,对美国基督文明的感染,就始终没有跳出笔者上述的那个阶段。
胡先生那一辈的留美学生,可以说全是中国士大夫阶级里少爷小姐出身的。他们漂洋过海,又钻进了美国WASP的社会里来,心理上、生活上,真是如鱼得水,一拍即合。但是这个WASP的社会比他们原有的腐败落伍的士大夫生“活要合情合理得多;换言之,也就是“现代化”得多了。见贤思齐,他们难免就自惭形秽。至于WASP幕后还有些什么其他的花样,又怎是胡适当年这批二十来岁的中国青年所能体会的呢?也更不是后来一些隔靴搔痒的名流学者们所能透彻了解的了。
近代西方游客,对极权国家旅游事业(通称“观光事业”)的批评,总欢喜用“限制导游”(guided tours)这句话来说明对方只许看好的,不许看坏的。近百年来,美国各界之接待外国留学生,事实上也是一样的。所不同者,美国的限制导游多出诸游客的自愿;另一方面,则是多少有点强迫性质罢了。其实就“限制”一词来说,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自动比被动更有效罢了。胡适之先生那一辈,比较有思想的留学生,就是参加了这个自动的“限制导游”,而对美国文明,终身颂之的!”
(查看原文)
一十三
3赞
2024-03-11 19:21:32
—— 引自章节: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人士的接触
在今日發展中的社會里,有高度詩人氣質的天才,未始就不能做個有訓練的會計師。 (查看原文)
Albus
1赞
2012-04-10 10:03:39
—— 引自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