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作者简介:
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 他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当记者。由于他的摄影作品受到一家摄影杂志社的重视,他便被委派到战地进行采访。
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采访的还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摄影家葛尔德・达娜。他们共同奋不顾身地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达娜不幸死于坦克履带下。悲伤的卡帕,从此永远凝视关注着战场。他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于战争。他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年卡帕与《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一同约定赴延安采访,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卡帕未能成行,当时他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战地记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的新闻照片,公诸于世,后又去英国、北非、意大利进行摄影采访。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
1946年,卡帕与波兰籍的西摩和法国籍的布勒松在纽约相聚。他们组成了“梅根”摄影通讯社,在巴黎和纽约设办事机构。后来陆续加入一些其它著名摄影家,如美国的罗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后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大事,都有他们的摄影记者在场。他们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线去拍摄,为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树立了新的典范。
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的劝阻,悄悄来到越南战场。他用照相机反映了《越南的悲剧》(卡帕的最后一幅作品题名),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四十一岁。
1954年6月25日,美国各晚报都登出卡帕的死讯。第二天《每日新闻》用大标题报道“关于卡帕之死”,纽约各地电视台,电台和时报也以极大篇幅刊登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个最勇敢的战地摄影家。为了纪念他,世界上曾举办十三次卡帕个人作品展览,许多有世界影响的摄影书刊都介绍过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国,英国, 法国出版过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质奖”,用以鼓励在新闻摄影上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了“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及其它梅根社牺牲了的摄影家们。
点不太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卡帕之路
卡帕行程图
卡帕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美国部——我是帕克小姐。”
“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帕克小姐?”
“你是谁?”
“你最喜欢的歌是哪一首,帕克小姐?”
“你在哪儿?”
“我想我在爱河里。”
“苦恼吗?”
“15分钟后我在你们的餐厅等你。”
她走进餐厅的时候,我正站在吧台边,把头靠在胳膊肘上,盯着面前的杯子发呆。她径直走向吧台,把手肘放到台子上,说:
“你好。”
“你的头发是粉红色的。”
“如果你让我等得再久些,你会发现它们都变白了。”
“你在等吗?”
“不,我结婚了,而且有六个孩子。”
“我希望他们会长得像我。”
我们转过身,一起走出了酒吧,碰都没碰一下我们点的饮料。我们绕着大楼走着,她要离开的时候说:
“早上8点在入口处等我,”然后她跑走了。
清晨8点,伦敦的街上灰暗空荡。我们找了一家茶室坐下,她点了熏肉、土豆、茶和吐司。现在我们两个都很认真。
“你回来是因为我在等你吗?”
“是的。”
“你会留下吗?”
“不。”
“你喜欢熏肉和吐司吗?”
“我想留下。
我对她说我必须回到战争中去,但之后我会回来。我解释说除了这场战争可能发生的一切,我自己的处境非常不确定,我永远都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我很漂亮。”
“谁告诉你的?”
“走过的人们。”
“你为什么要等我?”
“我见到你的第一分钟就决定了。”
“没在逗我?”
“请买单。” (查看原文)
张华弥
1 回复
5赞
2020-03-15 11:57:08
—— 引自章节:•1943年 春
我的母亲,她就住在纽约,一直陪着我。我忙着搞这些必要的盖章的纸片时,她就坐在出租车里等我。每次我回来的时候,她都静静地坐着,试图从我的表情里读出答案。那天早上,她内心的挣扎肯定十分剧烈,为了我的前途,她希望我能拿到所有的许可证顺利离开;而作为一位母亲,她却在心里祈祷最好有什么事出错能阻止我再次踏入战争。 (查看原文)
连木木
3赞
2021-12-24 17:08:14
—— 引自章节:•1942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