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一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然而,在无动于衷的人群里,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偎依着,相互搀扶。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惟有她们俩。”

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的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因其不幸的身世而遭到贬低。穷困潦倒,拖家带口,体弱多病,安东·契诃夫的一生历尽坎坷。其中艰辛,被朴实的语言一一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他生于苦难,长于苦难。过去,我们只因他的作品而爱戴他,崇拜他。如今,我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拜将更进一步。这应归功于这本传记。它在世界文学史上铭刻下了动人的篇章。经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将令我们感到更加亲切,也更容易接近。

——让-雅克·贝尔纳(法国剧作家)

——————————————————————————–

内容简介:

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一生历尽坎坷,他拖家带口,体弱多病,穷困潦倒。然而,他又是勇敢、顽强和勤奋的。他二十六岁业已成名,家喻户晓。但是他最初写小说只是“玩玩”,但他缺乏自信,甚至不敢署自己的名字。是一位年过六十五岁的老作家在偶然读到他的一篇小说并被他打动后,富有远见地与他通信,鼓励他,指导他……

作为俄裔作家,内米洛夫斯基从小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契诃夫的文学精神。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传记作品中,内米洛夫斯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契诃夫,并且超越了对其人生的呈现,令我们的阅读之旅愈加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移居巴黎,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1929年)凳上法国文坛。二战爆发后,她躲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里。1942年夏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2004年,由内米洛夫斯基的女儿德尼斯·爱泼斯坦在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得以出版,破例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当代文学经典。

原文摘录:

短篇小说想要取得成功所要求的品质,也正是契诃夫与生俱来的素质一其幽默的天赋:长篇的悲剧能给人以宏大壮阔的命运感,但一个短篇若是充满太多沉重和灰暗的悲伤则会令人不堪重负,产生抗拒。其二,节制:长篇小说作家可以(并且必须经常)表述自己,而对于一个短篇小说的作者,这是不可能的,时间不允许,由不得作者展露自己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他而言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距离感。最后,则是在表达手段上的简洁,也许这也正是节制的直接结果。在这一点上,他做记者的经验对他很有帮助:快速地观察和记录,这是做新闻记者的法则,同时它也磨砺出契诃夫的洞察力,赋予契诃夫奇迹般敏锐的思维。在他的文字中已然穿透出显而易见的冷漠,这种无动于衷令他后来遭到指责。但这也是一条法则。一名短篇小说的作者若是对自己的人物表现出同情,就将面临变得敏感而荒谬的危险。也许,他也没有闲暇纠缠于他所刻画的人物。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我们可以进人限定的环境里,沉浸其中,依恋或是憎恶。但短篇小说则好比是一座陌生的房屋前一扇半开半掩着的门,刹那之间,旋即关闭。 (查看原文)

Lichtung
8赞
2023-05-07 10:32:30

—— 引自章节:契诃夫的一生 001

托尔斯泰教导过,拥有财产是一种罪恶。但对于契诃夫而言,成为地产主是多么快乐!不再需要交房租,单是这一条就令人兴奋不已。 (查看原文)

Lichtung
1 回复
7赞
2023-05-07 11:20:02

—— 引自章节:契诃夫的一生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