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第4卷)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九九五年度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克里斯蒂安·高斯奖”

(Winner of the 1995 Christian Gauss Award of Phi Beta Kappa)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著受到广泛赞誉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四卷,它涵盖了这位小说家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多产的六年时间。在这短短的六年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他的三部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和《群魔》;同时写出了他最好的两部中篇小说:《赌徒》和《永远的丈夫》。这些杰出的作品都是在恶劣的现实和经济条件下写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在欧洲四处漂泊,经常因痴迷于轮盘赌而难以自控。再婚以后他逃离俄国,为的是躲避咄咄逼人的债主和靠他供养的贪婪的亲戚,由于害怕因为欠债而坐牢他不能回国。在异乡辛勤写作时,他与新婚妻子过着默默无闻的贫困生活,写作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一直担心反复发作的癫痫正在逐渐损害他的文学创作能力。

出品人:刘广汉

策 划:魏 东

责任编辑:魏 东

装帧设计:赵 瑾

封面插画:王三月

作者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1918—2013) 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俱乐部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等。

插图目录
前言
音译和版本
第一部分 某些“‘不成熟’的离奇思想”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最不幸福的人”
第三章 威斯巴登的赫列斯塔科夫
第四章 “我们可怜无助的小伙子和姑娘”
第五章 《罪与罚》的由来
第六章 从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
第七章 解读《罪与罚》
第二部分 再婚
第八章 “一颗小钻石”
第九章 《赌徒》
第十章 出走与流亡
第十一章 屠格涅夫与巴登-巴登
第十二章 日内瓦:生活在流亡者当中
第三部分 俄罗斯理想
第十三章 寻找一部小说
第十四章 “一个完美的人”
第十五章 一位极度沮丧的父亲
第十六章 翻越阿尔卑斯山
第十七章 《白痴》
第十八章 历史观察
第四部分 小册子与诗
第十九章 《大罪人传》
第二十章 《永远的丈夫》
第二十一章 父辈、子辈与斯塔夫罗金
第二十二章 流亡归来
第二十三章 《群魔》中的史实与神话(一)
第二十四章 《群魔》中的史实与神话(二)
第二十五章 骗子之书
第二十六章 结束语
参考资料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基里洛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塑造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像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这个人物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激励着许多激进知识分子的道德激情的深刻理解,尽管他反对他们具体的政治主张。基里洛夫是个世俗的圣徒,自我牺牲的追求耗尽了他的全部生命。基里洛夫决心为了人类更大的荣耀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人类摆脱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他答应在对“事业”最有利的时候自杀;于是,彼得·韦尔霍文斯基打算利用他这种十分高尚但极其疯狂的决心掩盖谋杀沙托夫的罪行。基里洛夫认为,上帝只是人类由于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的想象,所以,他想自杀仅仅是为了显示人类自身最强大的意志力一
一仅仅是为了使人类摆脱那个只是体现了这种恐惧的上帝。基里洛夫确信,他这种自杀将开启费尔巴哈所预言的人神时代;因此,他的死是一次为了人类的殉难,但是,这次殉难将会颠覆基督殉难的意义。它将标志着从人类意识中彻底清除上帝和天堂的概念而不是证明它们真实存在着。 (查看原文)

刘川
3赞
2025-08-30 09:43:20

—— 引自章节:第二十五章 骗子之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谈到的小说的某一章内容在其生前从来没有发表过:这一章有时题为“斯塔夫罗金的自白”,或是按照原意题为“谒见吉洪”。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的构思,它是第二部分的第九章,成为这一部分的结尾,不过,有迹象显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考虑过把它放在第三部分的开头;但是,主题结构的内在逻辑使第一种选择更合适。这一章讲述斯塔夫罗金拜访了附近的一座修道院一一吉洪修士住在那里——并以书面方式坦白自己奸污过一个十二岁的女孩。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八七一年秋天写的这一章,完成的时间不迟于当年十月。第七章和第八章刊登在《俄国导报》十ー月号上,但是随后,小说的连载停止了。卡特科夫拒绝接受内容明显骇人听闻的这一章,陀思妥耶夫斯基无法说服他改变主意;因此,这一段文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发表过,尽管原稿中一些不犯忌讳的内容将被用在《少年》中。一九ニ一年人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文件中发现了这一章的原稿并于ー九二二年将其发表,从那以后,它一直是批评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原稿存在两个版本:一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特科夫做出不发表的决定前收到的杂志寄来的校样;另一个是安娜誊写的抄本,其中包含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编辑提出的反对意见进行的修改。 (查看原文)

夏天别走老霸王
1赞
2020-11-04 22:29:58

—— 引自章节:第二十二章 流亡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