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慈欣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是刘慈欣》是刘慈欣《三体》之外的重要作品。

该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A面是正面,刘慈欣系统讲述了他的想象体系与人生体验;B面是侧面,完整呈现了刘慈欣的思想碎片与生活琐思。

关于《三体》背后的刘慈欣,关于“科幻热”之外的刘慈欣,关于生活中的刘慈欣……这些文字,还原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刘慈欣,借此也可以窥见刘慈欣的思想宇宙。

作者简介:

刘慈欣

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

祖籍河南,长于山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获银河奖、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等。

代表作有《三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序章
和大刘一起吃喝的日子/杨遥
大刘小传/夏明亮
A面 大刘说
《流浪地球》:寻找家园之旅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我眼中的当代中国科幻文学
混沌中的科幻
重建科幻文学的信心
被忘却的佳作
我的科幻之路上的几本书
重返伊甸园
超越自恋
一个和十万个地球
技术奇点二题
B面 面对面
我只是一步步实现了少年时代的理想
我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
我面对着多血的史诗和悠远的大火
我把下一部小说全部作废了
科幻不应把科学技术妖魔化
关于科幻的十问十答
结语
两百年后的世界
附录
我为什么欣赏刘慈欣/韩松
大时空中的小人性/周云蓬
刘慈欣:不会去火星/方澎晨
摸到光年的长度/朱柳笛
如果•刘慈欣/小姬
刘慈欣作品年表
刘慈欣获奖记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你认为宗教跟科学是并行不悖的吗?在写作中,你会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吗?
所有的宗教本质上都是无神论。人们总是说科学最后会走向宗教,其实正相反,所有的宗教都会走向无神论。举个例子,比如说整个宇宙有造物主,有创造者,在科幻中描写他怎么创造宇宙,无非他在实验室里,启动宇宙大爆炸,不也就是个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嘛,不过是尺度大一些而已。再举个例子,我们培养一个细菌,假如细菌当中有
科学家,也许他们认为我们是上帝,我们是神,但我们显然不是神,只是在细菌的眼里是神。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上层真有个宇宙的创造者的话,那从创造者的角度看就是没有神的,以此类推。我对宗教就是这么看的,所以对我构不成信仰。即便上帝真的存在,我也不会抱着虔诚和敬畏去信仰,因为很可能他是个糟糕的工程师。宗教中设想的创世现在还没有办法证伪,有很多迹象表明,宇宙中的很多参数是被精确调制过的,否则生命没有办法出现。假如真有个宇宙创造者的话,他也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不会跑到科学的范畴之外。他创造宇窗的规律是基于他的那个层次,就像我们创造细菌一样。 (查看原文)


2019-12-20 23:11:22

《我是刘慈欣》摘抄

《大刘小传》
1.现在的主流文学,为什么手法变革那么快?有种说法是,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只能在形式上面创新。
2.从时间上看,如果把宇宙诞生至今算作一年的话,人类的出现只是最后一秒钟,但在我同文学有限的接触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耳边絮絮叨叨,告诉我只有这灰尘般的地球和人类出现后这弹指一挥的时间值得去表现去感受,其余那广袤的时空都不值得一瞥,因为那里没有人,没有人性,文学是人学。在主流文学中,由于人性超越一切的吸引力,太阳和其他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如果宇宙是撒哈拉沙漠,只有地球这一粒沙因其上附着的叫人的细菌而成一粒金沙,其余的整个沙漠都可以忽略其存在。太阳的存在只是为了照亮淳朴的田园,月亮的存在只是为了给海边的情侣投下影子,银河系的存在几乎没有必要,好在有个东方的神话用到了它,虽然那对情侣即使以光速跑过鹊桥,也要花十万年时间才能拥抱。——刘慈欣《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宇宙也有多种可能性,对人类来说,有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体》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在这样一种可能的宇宙中,生存的严酷和黑暗达到极限。

《我眼中的当代中国科幻文学》
人类之外的空间相当大,但是主流文学只集中在地球这粒灰尘上。主流文学的宇宙观其实是托勒密的宇宙观,对我们之外的时间、空间并不关心。我觉得作为一种文学,这是很遗憾的。即便是奇幻文学、魔幻文学等等涉及的空间仍然小得很,很少超出月球轨道之外。而科幻文学,它涉及的时间、空间都是非常广阔的。它把我们传统的主流文学看不到、不愿意看的那些宇宙中的其他部分呈现了出来,同时它把人性放到这些部分中去,让人性在这里面表现出它的美、它的丑、它的本质,这是主流文学从来没有表现过的。这就是我们需要读科幻的一个重要原因。——(自评:极端环境放大人性,使之更清晰,而科幻提供极端环境。)

《混沌中的科幻》
大部分… (查看原文)

六年
2020-02-21 20:43:50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