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哈贝马斯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斯蒂芬·穆勒-多姆经过多年深入调研,亲自采访了哈贝马斯,以及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各种人物,最终为读者奉上了一部传记大作。它是首部全面记录这位当代最富名望的知识分子生平的作品。以相关历史事件为背景,本书既记述和探讨了哲学反思与知识分子介入的相互作用,亦探索并展现了个人生活史与作品史之间的关系。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一位举世无双的思想家的画像:他不仅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哲学成就,而且每当他察觉社会发展滞后,不能为保证自由平等的生活条件提供可能性时,会立刻成为毫不妥协的批判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斯蒂芬•穆勒-多姆,出生于1942年,在法兰克福师从狄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现为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社会学系荣休教授。另著有《阿多诺传》。

【译者简介】

刘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德语同传译员,自由职业翻译,译有《世界的演变》(合译)《正午的单车》、《完美三月》和《奢侈带来富足》。

前言
序言 同类中的异类
第一部分 灾难与解放
第一章 作为常态的灾难岁月
第二章 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的大学生活
第二部分 政治与批判
第三章 在马克思咖啡馆接受智识教育
第四章 在性格迥异的阿本德罗特和伽达默尔的庇护下
第五章 重返法兰克福
第六章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象牙塔中
第三部分 学术活动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第七章 场所精神: 第三次重返法兰克福
第八章 新项目
第九章 置身政治思想论争战区
第十章 反对德国性和民族主义
第四部分 世界公民社会与正义
第十一章 职业批判者:进入新千年
第十二章 驯化资本主义和欧洲的民主化
第十三章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中的哲学
第十四章 著作表
后记:内心的罗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1999年3月31日,他在《时代周报》撰文说:“因为我们无从知道,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行为,所以在对父辈和祖辈犯下的错误做道德评判时,保持定程度的谨慎和克制是可以解释的,而这不仅出于面对亲人的心理顾虑和障碍。” (查看原文)

巫鸟
2021-03-14 17:39:2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作为常态的灾难岁月

理性观念……其实内嵌于一种会说话的动物物种的繁殖形式。
只要我们进行言语行为,就处在一种固有量的命令之下
鉴于可能的言谈结构,我想在“理性”这个令人敬畏的标题下来论证这种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谈论社会生活过程固有的真理关联是有意义的。
《交往行动理论》一书涉及面相当广泛,集哈贝马斯自20世纪
70年代起从未停止新的尝试的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之大成。在如此之长的时间跨度内撰写这样一部著作,无疑有其代价,尤其在社会是境方面。在写给维勒的私人信函中,他写道,年复一年埋头写作,个中甘苦自不待言,还让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性格自恋。
哈贝马斯本人认为,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可重拾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选择的跨学科研究”。他对语言
概念和理性概念、行动和系统概念以及社会合理化辦证法及社会病学的论述,共同构成了建构现代性理论的概念基础:“形成基本概念和回答实质问题密不可分,这属于典型的黑格尔做法。”他在20世纪70年代阐述的语用学概念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石。“它有助于交往行动理论和合理性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基,为运用对话理论理解道徳、法律和民主铺平了道路。”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的特征在于:科学、道和艺术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领域,它使人们与传统观念,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形成一种反思关系。必须捍卫现代性及其民主宪政制度的这一基本特质,免片面性的危险,尤其在资本增值和行政机构组织原则双重支配下导致的这种危险。应当将人际行动中的沟通力量释放来,作为经济及政府权力形成( Machtbildung)的对极,就是说,彼此相关的人们,就自身及共同行动欲达至何种目的进行沟通并取得相互理解,在这里,沟通和相互理解是指“基于可理解的动机使多个交往参与者彼此协调行动并相互取信的过程”。
哈贝马斯将作为行动原始… (查看原文)

hyggyfoner
2021-08-24 17:25:28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学术活动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