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利奥塔是二十世纪极为重要的一位法国思想家,但在中国他并没有像福柯、德里达、德勒兹那样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利奥塔的著作、研究利奥塔的专著没有被大量引入,导致国内对利奥塔感兴趣的大部分读者无法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利奥塔画像;《后现代状态》令利奥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却也造成了对他的误解和断章取义,“后现代”无疑成了利奥塔的标签,一个阻止读者进一步探索其广泛性、复杂性的标签;等等。
利奥塔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所涉猎的领域也是庞杂的。理解利奥塔的思想,以及他思想中的某些倾向,对于读者而言充满了困难。本书作者班福德抓住了利奥塔思想中几个重要的特质,追溯了利奥塔迂回曲折的人生旅程,揭示了他哲学观点的主旨、他与思想的斗争,以及他在哲学和政治面前承担的写作与思考的使命,还探讨了他与政治、艺术、电影和文学的关系。这部评传非常精巧、透彻,兼顾深度与广度,实属难得。
=======================
【内容简介】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是法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复杂、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以《后现代状态》闻名于世。基夫•班福德以利奥塔生活的时代为广阔背景,以动人而公允的笔触,追溯了利奥塔一生的不同阶段和重大事件: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接受了精英教育;前往阿尔及利亚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思考着政治、战争和哲学问题;追随马克思的步伐又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延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路径写作《力比多经济学》;《后现代状态》所带来的国际声望,以及由此引起的误解与争议;始终对艺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策划“非物质”展览,拍摄实验电影;《签名,马尔罗》显示出其后期对文学的关注;等等。班福德抓住利奥塔思想中最重要的几个特质——歧异、漂移、迂回、断裂,通过讲述利奥塔的生平和学术纪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可以接近,进而尝试去理解的利奥塔画像。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基夫•班福德(Kiff Bamford),利兹贝克特大学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高级讲师。著有《利奥塔与表演、艺术、写作中的“图形”》(Lyotard and the“figural” in Performance,Art and Writing,2012)。
=======================
关于译者
曹金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读博士,主要研究西方社会理论、宗教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译有《用后即弃的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引言:警告
1开端
2政治
3阿尔及利亚及其后
4 1968
5漂移
6“关于知识的报告”
7非物质
8“盲点”
9无尽的童年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如何
——在大学里不因无聊而死
——自由有效地为革命做贡献,即使你不是一个职业的革命者
——如果你不是仅仅依靠五月风暴的记忆而活的话,就应该思考如何继续从大学的“优势”中获益(而不是虚伪)? (查看原文)
𝐿𝑒𝑛𝑐𝑜𝑟𝑒
2024-02-15 15:07:57
—— 引自章节:8“盲点”
童年
没有人知道如何书写。对我们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最伟大的”人,书写是为了借由文本或在文本中捕捉我们不知道怎么写的东西。我们知道它不会被写出来。
当前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叙述和随笔都沿着这种无力、贫乏的道路行进。就像一个边界,同时在内部和外部,失望线标记出一个反思的对象,在那里,在文本写作的层面,仔细阅读它。
这些不同著作中被延迟,等待着递送的东西,它们有不同的名字,被省略的名字。卡夫卡称其为“不容置疑的”,萨特称之为“无法表达的”,乔伊斯称之为“不合时宜的”。对弗洛伊德来说,它意味着童年;对瓦莱里来说,是混乱;对阿伦特来说,则是新生。
让我们像儿童一样给它施洗,那是无言的。童年不是一个年龄,也不会随时间而去。它萦绕在话语中,又逃避话语。话语总是试图与它保持距离,这就是它的分离。但是,同样地,话语坚持构成童年,同时把童年当作丧失。因此,话语在不知不觉中孕育着童年。童年是它的残余。如果童年依然令人熟悉,那是因为它始终伴随着成人。
布朗肖曾经写道:“不要阅读我。”凡是不允许被书写出来的东西,在书写过程中都会需要一位不再知道或还不知道如何阅读的读者:老人、上学的孩子、喜欢开车的人、一打开书就犯糊涂的人。 (查看原文)
𝐿𝑒𝑛𝑐𝑜𝑟𝑒
2024-02-15 15:13:32
—— 引自章节:9无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