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纵观六十六年的人生,王安石几乎每日都在与世俗之见抗争。在非难与指责中,他的生活也是惊心动魄。他的天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调和。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就是从“不调和”中孕育出来的,他诗作中的落寞寂寥也与“不调和”不无关系。这是王安石一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2021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王安石以其主持的熙宁变法而为人所重,其生前身后,遭到无数异说纷纭的评价。本书详细叙述了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生平与政绩,勾勒出其不同于众的思想,揭示其在“经世致用”与“归隐山林”之间的挣扎,以“天上的研讨会”/“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介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不同意见。本书的特色,尤在于结合王安石的诗文叙述其一生面对外界不同意见时的艰苦卓绝,显示其在所谓举世“浊流”中傲然独立的风采,反映了王安石这位千年之前一代名相与旷世大儒波澜壮阔的人生。

虞云国(著名宋史专家、宋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学者的这部《王安石》取镜广阔而感悟独到,笔墨生动而史实征信,引导读者在致意王安石作为独抗时流的政治改革家同时,还应领略其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与立体人生。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三浦国雄先生的《王安石》,为我们开启了观察王安石平生功业和复杂心境的独特视角,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三浦国雄 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中国学会顾问,并曾担任日本道教学会会长。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毕业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深造,专攻中国哲学史。先后任教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和四川大学。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与宗教,以及东亚文化比较研究等。

译者简介

李若愚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成城大学客座研究员、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日本思想史、中日关系史及日本政治与外交。

张 博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曾留学金泽大学中文系,并担任法政大学、皇学馆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日本思想文化、中日比较文学及翻译学。

中译本自序
第一章 希世之异人
第二章 辛夷之花
第三章 求觅心友
第四章 一民之生重天下
第五章 上皇帝万言书
第六章 王安石的奋起
第七章 对“奸佞宰相”的攻击
第八章 贤者多谤——天上的研讨会
第九章 钟山之云
终章 新花
后记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尽管如此,王安石的故乡还是临川。那是王安石祖先陵墓之所在,如果和故乡断了联系就等于抛弃了祖宗,也失去了血缘共同体“亲族”的庇护,这些是王安石的心灵所不能承受的。不过,在宋代人们对祖坟所在地的执着开始有所变化。不少人在尊重祖籍的同时,移居到其他地方度过一生。也就是说“故乡”变得二元化了。例如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他只有母丧时回过故乡,辞官之后一直居住在河南,他的墓位于离汴梁很近的新郑县。为了政治上的抱负,从青年时便离开祖籍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的苏东坡,只为了父亲苏洵的葬礼回过一次家乡。本书的主人公王安石也是上述那种长期离开祖坟所在的故乡生活的士人之一。可王安石倒也不能说没有扎根乡里的愿望,只是在临川他既没有足够负担家庭生活所需的土地,也没有可以投靠的富裕的亲族。 (查看原文)

隽永的呼唤
1赞
2021-08-08 20:32:4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辛夷之花

与王安石同时,就有这么一个激烈的复古主义者,他叫陈烈,以忠实践行古礼而闻名全国。据说有一次他带领门生去赴自己朋友父亲的葬礼,远远望见朋友家门的时候,他与门生二十余人竟然全都匍匐于地,一面恸哭一面爬入门里。在场的妇人被他们奇怪的举止吓得逃走,陈烈的朋友则强忍着笑接受他们的吊唁。陈烈与门人们这么做,是因为《诗经·邶风·谷风》的一句:“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在王安石看来,陈烈是不知“变”的尊古,实际上还是不理解先王之政的精神。他不是这样照本宣科地复古。法其精神而不效其形式,这体现了王安石的变通。王安石的新法是法先王的精神,根据新时代的变化,恢复他心中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盛世。对他来说,免役、保甲、市易三法都是“师古”,即效法古代。他不是顽迷的保守主义者,相反他是以烈火般的热情试图打破现状的激进主义者。 (查看原文)

隽永的呼唤
2021-08-08 21:21:04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上皇帝万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