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词典人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的词典人生》是曾获“2014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车洪才的个人自传,讲述了一位“小人物”不平凡的奋斗史。

1959年,23岁的车洪才被外交部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派到阿富汗学习普什图语,归国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然而,人生际遇的起起落落,让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数次停摆。5.2万个词条,大约15万张卡片,200多万字,车洪才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词典的初稿。

2012年4月,当76岁的车洪才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时,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任务。因为这么多年发生了太多人事变迁,这本词典也渐渐被遗忘,只有车洪才,始终记得这项国家派给他的“任务”,并称之为“终生之宿愿”。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正式出版,距离车洪才接手这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了36年。这个匠人匠心的感人故事引起央视等各大媒体热切关注,这个关于认真与坚守的匠心故事才逐渐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车洪才,1936年出生在黑龙江,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曾担任国际广播电台翻译、驻外使馆馆员以及普什图语教授,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词典编撰者。200多万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花费将近36年的时间才完成编撰。后被提名“2014感动中国”,荣获“2014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及阿富汗国家高级勋章。

1978年,车洪才接受商务印书馆委托的词典编撰工作,经历过职业生涯的起起落落,也目睹过词典卡片惨遭损毁,但他从未放弃过这项“国家任务”,凭着一股韧劲坚持着词典编撰工作,最终盼来了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最终出版。

编这本词典,他没从国家拿过一分钱,“我心里有底,我编的东西的分量我知道。词典是后世之师,至少影响两三代人。现在物质的东西被提得很露骨,干什么都要讨价还价,在我看来,能为国家做点事,就算没白活。”

楔子
第一章 命运,将我带向普什图语
第二章 如同热水瓶的阿富汗人
第三章 外交部分配的第一份工作
第四章 编词典——我肩负的国家任务
第五章 痛心!珍贵卡片遭无妄之灾……
第六章 “咱们可别业未竟身先亡呀”
第七章 一枚沉甸甸的阿富汗勋章
尾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工作走上正轨, 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程序。 我脑子里, 经常出现赵丹演的电影《李时珍》中的人物形象, 伟大的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每天背着药箱登山采集各种草药标本,回来研究试验,甚至亲尝,纠正以往医书的错误,发掘新的药种,一件一件地记录下来,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隔行不隔理,这跟我们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们每天浸在多部词典当中,采集普什图语词汇,进行比较核对,确定释义,收集例句作释义的旁证,确切后记录在案。这种联想让我心里产生一种安慰。我们不敢奢望能够编出一部价值很高的词典,但希望能留给后人一本有用的工具书。 (查看原文)

戚木
1赞
2021-05-21 14:20:24

—— 引自章节:第四章 编词典——我肩负的国家任务

有的学生知道我有一部没有编完的词典,很想参与,我考虑再三没敢把卡片分发出去,人多手杂怕弄乱。但作为老师我很抱歉在他们毕业时不能给他们带走一本词典,每个班毕业时,我都对他们说“我欠你们一本词典,将来一定还给你们”。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我是在发誓。实际上,在我完成各种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之后,我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把握更大了,我一定要完成这件未竟的事业。那时宋强民已去世,我有时看着他做的卡片,想起他说的那句玩笑话“咱们可别业未竟身先亡啊”,总会一阵心酸,同时也想到这些卡片里还包含着好多其他人的劳动,我铁了心要把这部词典编好, “我要对得起自已,也要对得起别人;要对得起活人,也要对得起死人。” (查看原文)

一只酸奶控
1赞
2021-05-24 14:47:52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咱们可别业未竟身先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