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积三十年之功,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的权威传记。中西文化接轨之关键时刻,看启蒙先驱,如何笔醒山河。 | 大学问出品
著名学者欧阳哲生、马勇、王宪明一致推荐
【名家推荐】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世变的先觉者,大力译介近代西学经典的启蒙人。一部理解严复译事生涯和思想轨迹的精湛之作!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严复学贯中西,横跨诸多知识领域。研究严复,如何与其处于同一学术境界,这是最难处。克武先生中西兼通,研读严复数十年,深得严学意指。这部新著必将推动严复研究的进展。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克武先生卅多年来访求严复史迹,搜求严氏佚文,研编严氏文集,精研严氏生平思想,不遗余力。《笔醒山河》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文笔优美,完整生动再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所经挫折与所得成就,欲了解严复生平思想及清末民初中国思想文化艰难转型者不可不读。
——王宪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笔醒山河》是一部建立在扎实学术基础上的通俗化、大众化的严复传记。严复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本书以“笔醒山河”为名正是要凸显严复在启蒙方面的重要性。
书中围绕两条轴线展开:第一条轴线是严复的历史处境与人际关系,从他生长环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等来看他的生命历程,并反映他所身处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第二条轴线则是关注严复的思想内涵,尤其透过严复翻译作品的分析,展现他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特点。作者试图从学术普及的角度,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描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所经挫折与所得成就。
【本书看点】
1.著名学者欧阳哲生、马勇、王宪明一致推荐;
2.积三十年之功,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的权威传记。
作者多年来搜求严氏佚文,研编严氏文集,精研严氏生平思想,不遗余力。同时,走访了严复一生所去过的几个重要地方,如英国的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天文台等,史料详实,厚积薄发,深得严学意指;
3.通俗、生动、精准,还原一个丰满的严复形象。
本书的人物叙事并不枯燥,并非单向地介绍严复的思想,而是从生长环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等多个面向,来探寻严复的生命历程,从而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严复形象,其中穿插时代背景和作者评述,像看一场戏,有近景,有远景;
4.大大小小故事穿插,临场感强,沉浸式走入觉醒年代。
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派人物,是近代中国世变的先觉者,他们引介西学,传播思想,为改革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作者从严复的记忆出发,生动再现了他与张謇、梁启超、孙中山等多位启蒙先驱的际遇,从而还原了一幅“觉醒年代”的真实图景;
5.行文简洁干净,通俗化、大众化。作者学术基础扎实,书中内容是字字皆有来历,但在行文上力求精简,少用引文,也不像正式的学术著作那样加上注释,只是在适当的地方引述,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6.本书附上严复年谱,使严复生平事迹一目了然,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编辑推荐】
他是千年大变局中的盗火者,引介西学第一人;
他翻译、评点、著书,建构了一整套体系完整的启蒙方案,希望为后代开启太平之世;
他学贯中西、放眼世界,却又经历磨难、饱受争议。
他不仅是近代中国世变的先觉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者。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一览严复思想上的成就,更可以深刻理解严复所处的“时代困境”。本书不仅是一把认识严复的钥匙,更是一个理解百年革命狂潮的切口,它以生动、精准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严复的生平与思想,献给当代的读者。
在作者笔下,严复并非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一个时常踽踽独行的背影。他的一生虽然声名显赫,却并非平安顺遂,而是充满困顿:亲人离世、家庭变故、感情生活不顺、深陷烟霞癖而不能自拔……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这位近代启蒙人诸多不为人知的面向,烟霞癖而不能自拔……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这位近代启蒙人诸多不为人知的面向,为读者还原一个丰满的严复形象。
作者简介:
黄克武,1957年生,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著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研究》《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等。
★ 序:开眼看世界
★ 第一部分 成长经历与人际网络
早年生活
留英岁月
异性情缘(一):原配王夫人
北洋当差:味同嚼蜡
异性情缘(二):纳江莺娘为妾、娶朱明丽为妻
严复的烟霞癖
严复与梁启超:津、沪维新派士人之间的交往
张謇与严复:清末民初改革派士人之异同
忘年之交吕碧城与何纫兰
严复与尚书祖庙
严复的阅读世界
★ 第二部分 以翻译开启民智
甲午海战的冲击与“海权”观念之译介
信达雅的挑战
“达”的问题:读者观点
“信”的问题:严译忠实于原著吗?
《天演论》是怎么“做”出来的?
“天演之学”的理论体系
佛法与天演
天演惊雷
严译《群己权界论》
严复的自由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思想
道家思想与自由主义之会通
严复的经济思想
严译斯宾塞之社会演化论
★ 第三部分 政治与文化的抉择
严复政治思想的特点
改革抑或革命?——严复与孙中山
严复、袁世凯与《居仁日览》
严复论中西文化
严复对“国性”的思考
严复论教育:精英领导、德育优先
严复与灵学:科学、宗教与迷信之关系的再思考
严复对“五四”时期新旧学人之影响
严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分歧
严复对“五四” 新文化运动之批判—— 兼论严复与“学衡派”
严复的历史意义
历史与记忆:严氏一门三代的命运
★ 严复简谱
★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严复一方面批判韩愈的专制主张,另一方面则提倡君主立宪,同时积极地从事开民智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亦即翻译西书。严复所译介西书中影响最大的是甲午战后(1896一-1898)所翻译《天演论》。此外,一般较不为人知的是,严复是我国最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的学者。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简称《海权论》)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在甲午战败的刺激之下,严复从1890年代末期至1900年初期开始译介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所提出“海权”的观念。他除了通过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介绍与阐发马汉的海权理论,还借代北洋大臣杨士襄拟筹办海军奏稿(1908)之机会,阐述有关海权的主张(此文甚获好评,严复说“昨为杨帅做得一篇奏请兴办海军折稿六七千言,大家佩服无地。我现在真如小叫天”)。对严复来说,以海权为中心的国防才能突破洋务、擘画国务、利国利民。
透过这些译介,严复强调:一、海权涉及政治与经济两个面向,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二、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三、中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中国海等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划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严复之想法体现了由传统消极的“海防”向近代积极“海权”的转变,并将海权上升到整体国家战略的层次,此一想法正是针对甲午战败的深入反思。 (查看原文)
韧勉
5赞
2022-04-29 10:50:12
—— 引自章节:甲午海战的冲击与“海权”观念之译介
严复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甲午战后开始从事的翻译工作。翻译是为沟通上的方便,将一种文字转变成另一种文字,钱锺书将这过程说得最传神,他说这是“化”。“化”字用得极妙,也就是将不同文化里所创造出的东西,通过一种非常精巧的方式,变化成其母国的读者所能了解的内容。翻译就是“化”,翻译功夫的高下在于“化”得好不好。基于这想法产生所谓“原著中心论”,也是翻译研究里最普遍的处理方式,根据此一原则翻译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忠于原著,越忠实于原著就越好,忠实度越少就越差。不过钱锺书也了解到翻译有直译,也有意译,而后者不一定比前者更不忠实。例如英文中有一句惯用语是Drink like a fish,字面上是“像鱼一样喝水”,其实就是“喝多了”的意思,如翻译为“牛饮”就很传神。〉 (查看原文)
韧勉
3赞
2022-04-29 10:32:14
—— 引自章节:信达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