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学者小谷野敦撰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人物传记。川端康成一直以来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坛的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受到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72年突然自杀身亡。本书作者通过对川端康成的大量日记、书信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反歌颂式传记的客观笔触,从跌宕起伏的童年经历、苦涩无奈的失恋故事到扑朔迷离的自杀之谜,全方位立体勾勒出日本文学巅峰人物传奇且充满争议的一生。通过真实再现川端康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细节,力图揭开这位日本文坛风云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颠覆长期以来广大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固化认知和定位,为展现出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双重面孔。
作者简介:
小谷野 敦 Koyano Atsushi,日本比较文学学者、作家。1962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东京大学文学部英文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院比较文学学术博士,曾任大阪大学言语文化部副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理教授。主要著作有《江户幻想批判》、《现代文学论争》、《文学 奖的光与影》、《谷崎润一郎传》、《久米正雄传》、《川端康成详细年谱》(合著)等,曾凭借文论作品《没有圣母的国家》获得日本三得利学艺奖,小说《母子宿舍前》获得芥川奖提名。
译者 赵仲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赴日留学,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译著有《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著)、《日本的民俗宗教》(宫家准著)、《布鲁特斯的心脏》(东野圭吾著)、《哀歌》(远藤周作著)、《小偷家族》(是枝裕和著)等。
李圣杰,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负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川端康成“魔界”思想的流变研究》。
序言 数个相关话题
第一章 北条泰时第三十代传人
第二章 进入一高、《伊豆的舞女》
第三章 伊藤初代事件
第四章 《文艺春秋》与《文艺时代》
第五章 结婚、汤岛
第六章 《浅草红团》与梅园龙子
第七章 《雪国》与北条民雄
第八章 《名人》的原型
第九章 战争、最低限度的协助
第十章 镰仓文库时代
第十一章 《千只鹤》与《山之音》
第十二章 国际笔会日本大会
第十三章 《睡美人》《日本的文学》
第十四章 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五章 从东京都知事选举至自杀
终章 《事故的原委》之原委
结语
参考文献
川端康成简略年谱
川端康成对谈、座谈会一览表
中日人名对照
附录:我在美丽的日本——序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即使是《雪国》,也有类似问题。为什么需要叶子这个人物?叶子和驹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模糊不清。此类问题是川端不擅长构筑情节而导致的。我们可以看到,当连载小说陷入僵局时,川端便简单粗暴地插入与作品毫无关系的内容,如在《牧歌》(1937)中插入了大量记录和公开的资料,在《东海道》(1943)中罗列和古典文学研究相关的内容等。在战后创作的《东京人》中,他用了三天或四天的时间来描写故事中的人物或去看戏或去演出的情节。尽管文艺评论家臼井吉见未经过认真确认便对此提出了批评,受到了武田胜彦的猛烈反驳,但这确定也是川端过去坏习惯的残留。
麻烦的是,由于川端成了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因此有一段时期出现了一种论调,即用短篇拼凑长篇、不会构筑情节是日本文学的特征。事实上,这不是日本文学的特征,而只是川端个人的特征。
我觉得川端也可能意识到,如果将情节打造得非常完美,作品就会变成通俗小说。后来有人问他对通俗小说的看法,他回答说即便起初是纯文学的作品,读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通俗小说。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悲惨世界》这部作品出现在19世纪时属于纯文学作品,如果20世纪那么写的话就成了通俗小说。且不论这一点,重要的是报刊连载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通俗性,它本身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普遍需求。 (查看原文)
bookbug
4赞
2023-01-27 12:20:42
—— 引自章节:第五章 结婚、汤岛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1月17日,父亲在那里结束了生命,当时33岁。川端在《致父母的信》中写道:
父亲您临终前从榻榻米上支起身子,想为年幼无知的姐姐和我留下遗训。您为芳子写下“贞节”,为我写下“保身”。我在老家见过您留下的墨宝,现在不知遗失在哪里了。虽然年幼的我不懂“保身”一词的本意,但是读懂了您的教诲——“成为达者”。
但是,川端在随笔《我的故乡》(1963)中写道,父亲为芳子写下“贞节”,为康成写下“耐忍”二字。许多研究者认为,虽然《致父母的信》是文学创作,但那是他的代表作品,应视为私小说。因此,人们长久以来对“保身”一说深信不疑,这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事实上,父亲去世时康成刚满一岁零七个月,不可能记得这种场面,更不可能认得汉字。当然,这也可能是在六七岁时听祖父母说起的事情。
作家,或者说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中,存在着记忆力远超常人的人,谷崎润一郎等人属于此类人。川端是不是这种人?我并不觉得他的记忆力有那么出色,他更像一个记录“狂魔”,他保存着日记、书信、自己作品的剪贴纸,到了堪称异常的程度。他在经历了父母家消失、经常性搬迁、接连遭遇地震和战争之后,之前的日记和书信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着实令人惊叹。他以这些日记为素材,创作了《少年》《独影自命》等作品。
川端康成父亲去世刚满一年后的1月10日,其母亲也去世了。 (查看原文)
bookbug
4赞
2023-01-24 13:08:4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北条泰时第三十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