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浪人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本冲浪版的《在路上》

◎2016年普利策奖传记奖获奖之作

◎《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卫报》《巴黎每日评论》、BBC、GQ联合推荐

你能用多少种方式描述海浪?芬尼根说的,你永远看不厌。

一个被自由和单纯的文学思想占据的年轻心灵,将自己脆弱的、渺小人类的身体抛向了世界的远方,一次次投入最无情、最强大的巨浪中,寻找恐惧与狂喜。

少年芬尼根因父亲的工作而经常搬家,与家人关系疏离,也没有稳固的友情。1960年代搬到了夏威夷,适逢当时社会在发生巨变,迷幻药、摇滚乐、民权运动、性解放、嬉皮士……而离开井然有序的白人世界的他不仅要面对夏威夷的种族冲击,还要应付校园霸凌,好在家门外面就是大海,10岁的他迷上了冲浪。火奴鲁鲁梦幻般的冲浪圣地成为他精神上的避难所,更让他结交了冲浪圈的朋友。

十几岁时,他与好友启程全球寻浪,立志冲遍各大洲著名的浪点,见识各种各样的女人。在路上,他马不停蹄地追赶著名的大浪,感受了攀上巅峰的狂喜,也九死一生,浑身是伤。在征服巨浪的过程中,他始终敬畏和恐惧,也不断地学习,从单纯的身体抗衡和驾驭,到看气象云图、海图预测天气和浪况。在这样疯狂的年少岁月里,他一路冲浪,一路打零工,一路阅读,深入陌生的世界,猝不及防地看见了战争、贫困、毒品、歧视……也开始反思生命的理想与意义。最终,他决定返回美国,像个男人一样承担责任、回归家庭,并以投身新闻报道工作来延续他对世界的探究。

冲浪看起来只是一项运动,但对迷上它的人而言,是一种严苛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道德上很危险的消遣,更是一种探索人类自身极限和生命理想的方式。

《疯浪人生》是一个老派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知识分子自传,一部社会史,一部纸上公路片。众声喧哗,对于“我是谁”“要往何处”“能成就什么”三大人生课题,菲尼根最终找到与之对话的自处之道。

作者简介:

一、钻石头
火奴鲁鲁: 1966—1967/001
二、海洋的气息
加州: 1956—1965/052
三、新的冲击
加州: 1968/074
四、我偏要亲吻天空
毛伊岛: 1971/090
五、寻浪
南太平洋: 1978/128
六、幸运的国度
澳大利亚: 1978—1979/184
七、选择埃塞俄比亚
亚洲,非洲: 1979—1981/208
八、拒绝边缘化
旧金山: 1983—1986/244
九、深沉的男低音
马德拉群岛: 1994—2003/310
十、当群山坠入大海的心中
纽约: 2002—2015/36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