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面照亮卡夫卡文学天才的镜子,一部不可思议的传记

他是观察的旅行者、充满幻想的孤独者

也是反讽大师和焦虑的禁欲主义者

文学、心理和文化等多重视角之作

不仅是对这位文学怪人一生的深刻描绘

也是属于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巧妙缩影

⭐️ ⭐️ ⭐️ ⭐️ ⭐️

❊编辑推荐

◎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品内容貌似荒诞,实则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人及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异化现象。直到去世之后他才声名鹊起,在全球各地兴起“卡夫卡热”,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卡夫卡留下的丰富文学遗产,包括他所关注的“人的异化”的命题,至今仍有待后人不断挖掘,持续地发现新的意义。

◎ 本书作者撰写的《席勒传》《卡夫卡传》《弗洛伊德传》受到外国出版界的广泛好评,他的著作风格以百科全书式的细节罗列、既广博又深入的时代描摹,以及带有新意的论述分析所闻名。

◎ 本书对时代背景的详尽考察,以及对作家生活经历的细密描绘,让读者能够把发生在卡夫卡身上的情感、思想活动与当时历史的整体环境联结起来。特别是对卡夫卡生活和写作两个面向交互起了什么作用,这些作用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一一进行了联系和诠释,使读者得以更清晰深入地理解潜藏在卡夫卡作品中的文学内涵。

📖 内容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摸不透、含糊不清、既吸引人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的化身。这部传记把卡夫卡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放在1880年至1920年这一时期各重要文化思潮的相互联系之中加以考察。它展现的是游手好闲者和孤独者,旅行者和胆怯者,禁欲者和爱恋者,心醉神迷者和怀疑者,恐怖专家和讽刺大师……人们可以从卡夫卡作品在犹太神话和欧洲现代派之间的特殊地位中,获得对其艺术特性的新的认识。

本书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同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 名人推荐

(本书是)对卡夫卡生平和作品的精彩概论,其广度和精确性令人钦佩。如果你想从一本关于卡夫卡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天才,那么本书是对卡夫卡的最好的研究。阿尔特的研究是以卡夫卡的作品、身体和环境为素材,从最严谨的学术研究中产生的一个可敬的、具有丰富信息和智慧的宝库。

——斯坦利·康戈尔德,著有《弗兰茨·卡夫卡:机器中的幽灵》

这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优秀学术著作,它使我们质疑卡夫卡的生活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读者将重新发现阅读卡夫卡的乐趣。

—— 理查德·布洛克,著有《奇异救世主的回声:从〈弗兰肯斯坦〉到〈断背山〉》

🏆获奖记录

作者曾获2005年马尔巴哈席勒奖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在关系网中
第二章 幼年时代和学生时代(1883—1901)
第三章 大学学习和终身友情(1901—1906)
第四章 早期散文(1900—1911)
第五章 最初的在职时期(1906—1912)
第六章 寻找踪迹(1908—1912)
第七章 观察的艺术(1908—1913)
第八章 一个通信情人:菲莉丝·鲍尔(1912—1913)
第九章 夜班文学写作(1912—1913)
第十章 失踪者(1912—1914)
第十一章 诉讼(1914—1915)
第十二章 没有决断的战争年代(1915—1917)
第十三章 疾病和新的逃跑之路(1917—1918)
第十四章 恐怖的记录(1914—1919)
第十五章 尤丽叶·沃吕察克和米莱娜·波拉克(1919—1921)
第十六章 自我勾画和譬喻(1917—1922)
第十七章 城堡(1922)
第十八章 退休以后(1922—1923)
第十九章 晚期的短篇小说(1922—1924)
第二十章 倒数第二次旅行(1923—1924)
感谢
人名译名索引
书中提及的卡夫卡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新专制主义时代在1849年至1860年之间促进了王国的工业化崛起。这个进程发生在主要招募捷克工作人员的采矿、木材加工和钢铁生产的领域,而化学和电气工业却只扮演一个从属的角色。创业阶段的高度繁荣加深了德意志中产阶级与捷克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矛盾。随着工厂和贸易中心的兴起,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这种流动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迁居潮流的性质。它导致人口大量集中在波希米亚工业无产阶级安家落户的城市。“‘蒸汽’就像一种大自然的威力,”西奥多·赫茨尔1896年这样写道,“把人‘聚集在工厂里’并将他们驱赶到狭窄的空间。”
农村人口在整个帝国中占50%以上,这个份额在波希米亚急剧下降,到世纪之交后只占劳动人口的1/3。波希米亚王国的工业产值远远超出奥地利的一半以上。在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影响下,波希米亚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迁移运动。农村人口从东方迁往北方广阔的工业地区,它们像一条越来越宽的腰带拴在布拉格、比尔森这样的大城市上。此外还有在异乡创业失败自新大陆返回的汹涌人流。 (查看原文)

韧勉
4赞
2023-11-04 18:38:0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关系网中

作为奥地利君主国的一部分,波希米亚王国代表一个人造的政治实体,其内部的紧张关系由各种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而产生。德国人和捷克人处于难以克服的对立状态之中,这种对立分别在不同的危机情势中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不断增强的捷克民族运动的气氛中,波希米亚的德意志人日益受到压制。他们用意识形态上的反构思进行自卫,其中的德意志文化民族观念起初一直是最强有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在1848年梅特涅体制崩溃之后,波希米亚的德意志人以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代表身份出现:这种自由主义原则上不质疑对奥地利的从属性。而捷克人则对(起初适度的)政治独立的纲领表示同情,这就与圣保罗教堂的政策及其关于德国内部统一的幻想有了很大的距离。在1848年后的革命氛围中,德国和捷克的政治家们提出了各种维护秩序的建议,人们试图凭借这些建议把波希米亚划分为社会形态多样化的多民族国家。然而,致力于确保单个群体获得一种相对自治的设想从未实际试验过。 (查看原文)

韧勉
2 回复
3赞
2023-11-04 18:35:1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关系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