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不离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等人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第二章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不过,在我眼中,她最大的魅力并不在这些方面,而在于一些我从未真正理解的奇怪特征:当她看见一只桃子或一朵兰花,甚至仅仅听到别人在她面前提到桃子或兰花时,她就会微微颤抖,胳膊上起一层鸡皮疙瘩。在这一刻,个性—她从上天那儿得到的馈赠,以最动人心魄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惊叹不已。我心里暗想:安德蕾一定是那种神童,将来会有人为她立传。 (查看原文)

薄荷在1998
4 回复
8赞
2023-03-12 11:40:09

“世界上只有贝尔纳为我本身、为我本来的样子爱着我,因为我是我而爱着我。”她怯怯地说。
“那我呢?”我脱口而出。她那样说太不公正了,我忍不住抗议。安徳蕾惊诧地打量着我。
“您?”
“难道我不是因为您本身而爱着您?”
“当然。”安徳蕾以不确定的口吻说。
在酒精和愤怒的双重驱使下,我变得大胆起来。我想要告诉她那些只有在书中人们才会说的事。
“您从来都不知道,从我遇见您的那一天起,您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说,“我曾暗下决心:如果您死去,我也立刻跟着去死。”
我以谈论过去的口吻诉说着,尽量让自己显得冷淡。 (查看原文)

bookbug
6赞
2022-02-07 21:26:56

—— 引自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