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生猛的绘画、老道的文章
★ 演员李保田 文字绘画作品 首次重磅出版
★ 王安忆、北岛、姜文诚挚推荐
老戏骨有了新身份
不是刘罗锅!不是喜来乐!也不是王保长!
“疯老头”的自说自画,“扫地僧”的实力跨界!
李保田的画和文字,是野生的。这野生里带着他那代人特有的历史来路。
本书便基于他的画与文,企图折射一个共和国同龄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春少艾,到七十年代的惨绿少年,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激情岁月,而至新世纪的老年的个人精神史。
本书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自传絮语、画作漫谈、杂说艺术。
絮语是配合画作的一种即兴阐发,往往不系统,缺少逻辑,但是灵光乍现,让人醍醐灌顶。文章部分,自成一体,是画作之外,以文字的形式勾勒的李保田的一生。它没有画那么直观可感,但因为全凭想象,往往让读者走得更近,更贴肤贴肉。
从结构上以时间为轴,自七十年代末的速写谈起,到八十年代的自画像,九十年代的钢笔画,及至新世纪以来的植物花卉画。李保田在我与物,人与景之间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新的感觉,痛苦而激愤。终至物我两忘。
【编辑推荐】
◎ 像北野武一样野蛮生长,多才多艺的疯老头儿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李保田,已经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爷爷。然而这本书的出版,绝不是“艺术人生”版的盖棺定论。对于熟悉李保田的人,阅读它会是对你既有认识的一次颠覆。
他这个年纪,无所谓粉丝,更不懂什么流量。可如果让刘罗锅画画(而且还是油画),叫喜来乐剪纸(剪自己的自画像),王保长做木刻(刻一些人体模特),你会不会好奇呢?和北野武几乎同龄的他,也是一个艺术的多面手,在不经间总会带给关注他的人,措手不及的惊喜(甚至惊吓),而且总是那么大胆,那么恣意妄为。
他们这种人,往往毕其功于一役,一旦沉浸其中便忘乎所以(也容易得罪人),这本书里的李保田,有时流连在梵高、毕加索、戈雅之间;有时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间,有时往返于戏仿与模仿之间,仿佛外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确实,在他的自说自画里已为读者展开了无限可能,还管其他作甚!
◎ 传说中的“老戏骨”,实力跨界的“扫地僧”
李保田的大名可以和一连串的电影与奖项连在一起:《人鬼情》《菊豆》《有话好好说》《摇啊摇,要到外婆桥》《神医喜来乐》《宰相刘罗锅》……
金鸡、百花、金鹰、华表大满贯!去年更是获得中国电视终身成就奖,原地封神!然而进入新世纪他的形象却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在回答:“李保田到哪里去了”?
从编辑思路上,这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演员之外的李保田。从图文比例上,略侧重于图!书中的李保田,一方面用文字逻辑编织的思想,另一方面以视觉色彩呈现出的精神,特别是他晚年神隐后的精神。
他没怎么上过学,艺术探索非常野生,长自地方,全靠自己的勤奋和悟性冲出来。这悟性不是闭门造车,他得自过去的生活和苦,这也是他这一代艺术家与当下的演员不同的地方。对于这些经验,他无法完全严丝合缝的总结成文,但绘画给了他空间,又能弥补些文字表达的不足——那是囫囵个儿的泼洒色彩的空间,是恣意勾勒线条的空间。
阅读这本书,你无法说他的思想多么深刻,因为他就是一个人的精气神。
作者简介:
李保田,一九四六年生于江苏徐州,中央戏剧学院退休教师,国家一级演员。
早年进入徐州地方剧团学演丑角,曾任徐州文工团副团长。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一九八三年主演电影《闯江湖》正式开始演艺生涯。
曾经参演《人鬼情》《菊豆》《有话好好说》《马背上的法庭》等电影。曾经参演《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王保长新编》《跃龙门》《巡城御史鬼难缠》《警察李“酒瓶”》《我的丑角爸爸》等电视剧
曾获金鸡、百花、金鹰、华表、中国电视终身成就等多个奖项。
青少年时期开始研习绘画,几十年来,保持影视与美术并行创作,因美术创作更加自由,近一二十年来更加侧重绘画创作。
形在言中——李保田自述
言在画外——李保田画作管窥
画外之艺——雕刻与剪纸
杂说 · 絮语
后记
附录 :我熟悉的李保田
出版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健康的东西是常常需要看看病的,这样它会更加健康。只有腐烂透顶的东西,才碰都不能碰一下。就像一个皮里面都腐烂成水的烂苹果,捅一下就可能崩溃。 (查看原文)
沈戌
10赞
2022-08-15 00:17:37
—— 引自章节:杂说 · 絮语
在中国拍电影,你真的了解中国了吗?什么东西可以拍,什么东西不可以拍?要综合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及制度限制找到一个路子。别人走过的路,再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就中国当代,电影不反映一些时代问题是不行的。例如老年题材,中国今天的老年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能给周围的老人、青年人以什么启示?理想的老年状况和现实的老年问题是什么关系?…要综合考虑,最终找到一个契合点,而且是生动的契合点,还不能假,这样才可能好看。
在虚伪文化的环境中找到真文化,很容易不被别人接纳,因为人们在虚假当中生活了很多年,很多人已经习惯以假为真了,尤其是真文化会威胁到强力集团的既得利益,这会催生强大的排斥真文化的力量。
民间同样会排斥真文化,比如拆迁问题,要从两面看,其中也包含着一些老百姓中的混蛋。但把老百姓的混蛋写出来,同样不行,老百姓会说你污蔑我们,政府也不允许,政府会说,我们的老百姓有这么混蛋吗?这不是在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吗?
我倒觉得拆迁这件事里面是有老混蛋可写的。老混蛋是好写的,拍出电影也会好看,但这些路子都被堵死了,你还能写什么?你只能写老混蛋如何不混蛋,还得真,还得叫别人接受,还得生动,这太难了。 (查看原文)
加可木南
4赞
2022-07-10 16:33:53
—— 引自章节:杂说 · 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