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寻旧梦录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被称为“世纪同龄人”的夏衍,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作为20世纪中国诸多文化、政治事件的亲身参与者,夏衍在八十四岁高龄开始撰写的《懒寻旧梦录(增补本)》这部自传体回忆录,为世人提示了半个世纪间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电影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赡的史料,其中关于“左联十年”的记述,尤为文坛所关注。名场历尽的老人,心史纵横,懒寻旧梦,刻意反思,显得劲节清操,老而弥坚,令人悠然神往。

《懒寻旧梦录(增补本)》写的都是三十年代左联时期文艺界及在上海的一些零碎事情。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和革命文艺活动的领导人,作者在84岁高龄开始撰写的这部自传体回忆录,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为世人揭示了近半个世纪间许多重要的历史侧面,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电影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赡的史料。其中,关于“左联十年”的记述,尤为文坛关注。

自序
一 家世·童年
二 从“辛亥”到“五四”
三 心随东棹忆华年
四 左翼十年(上)
1.“四一二”之后的上海
2.革命文学论战
3.筹备组织“左联”
4.“社联”、“剧联”等的成立
5.五烈士事件
6.《文艺新闻》及其他
7.歌特的文章
五 左翼十年(下)
1.“一二八”之后
2.进入电影界
3.阵线的扩大
4.“左联”的后期
5.三次大破坏
6.“怪西人”事件
7.重建“文委”
8.萧三的来信
9.两个口号的论争
10.在大的悲哀里
11.西安事变
12.从“七七”到“八一三”
13.郭沫若回国
六 记者生涯
1.上海《救亡日报》
2.广州十月
3.广州最后之日
4.从广州到桂林
5.香港《华商报》、《大众生活》
6.《新华日报》及其他
7.《建国日报》和《消息》半周刊
8.香港《华商报》、《群众》
七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附录 新的跋涉
《武训传》事件始末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正在我们为这件事而发愁的时候,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又加紧了一步,二月底,国民党市党部正式宣布,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命令,查禁“反动”书籍二百四十九种,举凡鲁迅等人著作,一律禁止印行和出售。禁书名单中涉及的作家计二十八人,即鲁迅、郭沫若、陈望道、茅盾、田汉、沈端先、柔石、丁玲、胡也频、周起应、华汉、冯雪峰、钱杏邨:巴金、高语罕、蒋光链等。这是一种格杀勿论的法凡是点了名的反动文人的著作、翻译,一律禁止。我不是作家”,被禁的都是翻译,如高尔基的《母亲》(这本书是第二次被禁第一次是三○年的大江书铺版,后来开明书店将书名改为《母》,译者改为孙光瑞,但这次也未能幸免),以及柯根的《伟大的十年间文学》和《新兴文学论》、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雷马克的(战后》(译者署名为沈叔之)藤森成吉的《牺牲》、厨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记》等等。有人说低能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根本不看书的内容,连钱杏邨编的《新文艺描写辞典》也禁;其实,这种“格杀勿论”在反动派看来还是起作用的,因为当时我们这些人都以“卖文为生”,所以乱禁一通,总还是可以使左翼文人在生活上受到折磨的。禁书,杀人,同时也加强了对书店的控制,从此之后,上海四马路以出售进步书刊而勉强维持下来的一些小书局,如现代书局、光华书局等等,也只能“改变方向”,卖些与政治无关的书籍来维持门面了。从二月底到三月,上海二十几家书店联名,由开明书店领衔,向国民党市党作了两次“请愿”,市党部总算看邵力子(他是开明书店的董事长)的面子,说是“放宽”了禁书尺度,对一部分书籍允许刷改后重新出友但是,围剿是不会放松的,明禁之外还加了暗禁,就是密令上海及各地邮局“没收反动书刊,据我所知,《文学月报》是常收到订户来信,说某卷某期“迄未收到”之类。
(查看原文)

何察景
5赞
2025-05-01 10:44:32

—— 引自章节:4.“左联”的后期

因为皖南事变之后······重庆的国民党和南京的汪伪集团,配合德意日三国同盟,通过他们各自的新闻传播系统,正在大肆制造“蒋汪合流”、反苏反共的舆论。 (查看原文)

半岛铁盒的等待
3赞
2021-02-20 18:55:01

—— 引自章节:4. 香港《华商报》、《大众生活》…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