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激情。”
“书籍、现实和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同一种东西。”
“一个人必须学着阅读,正如他必须学会观察,学会生活。”
“对书籍的爱就像对伦勃朗的爱那样神圣,我甚至觉得,这两种爱相互补充、彼此增强。”
——文森特·凡·高
为画痴狂的凡·高,同样嗜书如命。在存世的903封往来书信中,凡·高提到了数百部作品,包含200多位作家,涉及英语、法语、荷兰语、拉丁文4种语言!
对阅读的热爱贯穿凡·高一生,狄更斯是他最爱的英国作家:“我几乎集齐了狄更斯作品的法文版”;左拉是他书信中出镜率最高的作者:“我毫不犹豫地阅读了左拉的全部作品”;在圣雷米精神病院修养期间,他在重读莎士比亚中获得慰藉:“我在这里特想时常阅读的,是莎士比亚”;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宣告了最后一项文学阅读计划:“我很希望有朝一日能阅读荷马”……
凡·高的私人阅读史,映照一生的思想轨迹。青年时期,艺术品图录、博物馆导览手册和画家传记奠定了凡·高的美学基础;而米什莱、雨果那些充满革命力量的书籍,则唤醒了他内心的真正渴望——绘画和阅读;在精神崩溃与理智交替上演的阶段,他选择重读斯陀夫人、狄更斯、莎士比亚,在文字中获得慰藉……
书不仅在精神上滋养着凡·高,也成为他艺术的缪斯。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至少创作了25幅表现阅读和书籍的画作。本书尽可能将原书封面、内文与画作并列展示,在视觉和观念层面建立起一种对话:一方是凡· 高作为画家所创作的作品,另一方则是赋予凡·高灵感的重要作家和插图作者。
为探寻凡·高的阅读史,作者爬梳现存903封凡·高与亲友的往来书信、家庭档案,亲赴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国立博物馆,以及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图书馆、米兰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搜集并查阅凡·高信中引用过的上百部著作。本书收录了凡·高读过的40余种书籍实物照片,很多材料首度公开。
作者简介:
马里耶拉·古佐尼(Mariella Guzzoni),1952年出生于意大利贝加莫,独立学者、艺术策展人、翻译。数年来,致力于凡·高艺术研究,并收藏凡·高阅读和珍爱的各类书籍,探究阅读对凡·高绘画、书信和生活的影响与启发,2015年在米兰策划展览“凡·高的书籍之爱”(Van Gogh’s Passion for Books)。出版专著《凡·高:无尽的镜像》(Van Gogh: l’’nfinito specchio),对凡·高的自画像与签名做了深入论述。
陈玮,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古希腊哲学、美学。著有《知识、欲望与幸福:亚里士多德论“不自制”的可能性》,译著有《论灵魂》、《艺术的力量》(合译)等。
引 言 6
第一章 从传教士到画家 19
第二章 艺术与生活 35
第三章 农民画家 71
第四章 光之城 91
第五章 普罗旺斯岁月 121
第六章 凡·高与阅读者 147
第七章 文森特:一切时代的读者 167
与书为伴的一生:凡·高生平简表 191
参考文献 213
致 谢 218
图片声明 219
译 名 表 220
索 引 22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凡·高生命中最混乱的几个月里,身边的所有病人都无所事事,“极度懒散”,“一本书也没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即便如此,凡·高也依然坚守着他终生的信条:“如果我不学习,如果我不一直努力尝试,那么我就会丧失自我。”他坚信,“懒散”的“瘟疫”一直折磨着他的病友,而“抵抗”这种瘟疫是“他的责任”。 (查看原文)
李清贫
2023-05-12 14:53:08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文森特:一切时代的读者 167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文森特·凡·高的精神,那应该是“激情”。作为一位画家,作为一个人,他短暂的一生都受强烈的激情推动—推动着他去追求艺术,追求信仰,以及追求书籍(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两者)。
还有一个词有助于我们衡量凡·高的激情有多么强烈,那就是“需要”:“我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激情,我也需要不断地去教育自己,去学习,只要你愿意,就像我需要吃面包一样。”他深深地体会到种迫切的需要,要去学习、去行动,在这个世界上做点儿什么,甚至要去彻底改变艺术本身。凡·高对自己的行为确实怀有信念,对他来说,每一个决定都是一种使命的召唤,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书籍是陪伴凡·高一生的真正伴侣,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书籍也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从他的文字和绘画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查看原文)
megan
2024-03-21 19:49:53
—— 引自章节:引 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