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

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

.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

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

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书籍,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前言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创业:1998-2004
出击:2005-2009
巨头:2010-2016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两个互联网世界:美国的,中国的
PART 1 创业:1998-2004
第1章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看见了哈雷彗星的少年
马化腾和三个中学同学
大学机房里的病毒高手
润迅公司里的“小马”
惠多网里的马站长
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人
“我们一起办一家企业吧”
第2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创办日:1998年11月11日
不可错过的“互联网世代”
狼狈不堪的岁月
从ICQ到OICQ
OICQ的中国式改造
OICQ发布日:1999年2月10日
第3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企鹅的诞生
“你可以不还钱,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救命的IDG与盈科
从OICQ到QQ
MIH的意外进入
第4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影子国王”的梦网计划
梦网拯救中国互联网
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不成功的收费试验
QQ收费风波:第一次舆论危机
Q币:虚拟货币的诞生
第5章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群聊:“社区”的第一次出现
市场部的“阿凡达计划”
“QQ人”与QQ现实主义
2003年:三个战略级的衍变
进入网游:没有“凯旋”的《凯旋》
QQ.com:“青年的新闻门户”
第6章 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为什么选择高盛
纳斯达克还是香港
被光环掩盖了的上市
整顿风暴中的“跛脚企鹅”
对QQ的集体围剿
告别少年期
PART 2 出击:2005-2009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幻灭
被中国移动“驱逐”的日子
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新战略:“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
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蚂蚁搬家:与淘宝的一场遭遇战
“全民公敌”马化腾
曾李青的离开
第8章 战MSN:荣誉与命运
MSN来了
“收购”张小龙
罗川的三重攻击
重新定义即时通信
MSN做错了什么
2005年:中国人统治中国互联网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一个大号的QQ秀”
黄钻与进阶式会员体系
绿钻:与iTunes不同
美国大学与中国网吧
“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
三战51
马化腾与扎克伯格
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偏师借重任宇昕
进击联众:一场事先张扬的比拼
泡泡堂与QQ堂之战
QQ宠物:母爱情结的宣泄
绕开主战场的侧击战略
《穿越火线》与《地下城与勇士》
“恐怖之王”的诞生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流量上的胜利
“QQ用户中有多少人买得起Dior?”
MIND:重新定义互联网广告
广点通:“效果广告”的逆袭
PART 3 巨头:2010-2016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马化腾的第一次产品演讲
大数据下的反馈体制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暴风雨来袭的气息
企鹅帝国的“三宗罪”
舆论突袭:“狗日的”腾讯
宿敌的出现:从制毒者到杀毒者
正面冲突:电脑管家与隐私保护器
舆论攻防:技术的,还是道德的
白热化:扣扣保镖与艰难的决定
刘畅的眼泪与“各退五十步”
尴尬的结局:“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第14章 开放:新的挑战与能力
“打开未来之门”
“马八条”与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
“诊断腾讯”:十场神仙会
开放能力:资本与流量
微博:移动时代的新对手
第15章 微信:移动互联时代的“站台票”
张小龙与雷军赛跑
为什么是张小龙?
朋友圈、公众号与微信红包
微信的“创世纪”
第16章 年轻:手机QQ的自我变革
“并非补充,而可能是颠覆”
“近六成QQ用户是90后”
QQ新打法一:娱乐化社交
QQ新打法二:场景化通信
第17章 互联网+:泛娱乐的环型生态
从《洛克王国》开始
从动漫撕开一个口子
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
四环合璧,内容生态
第18章 失控: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
“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沉静型领导团队
“连接一切”与“互联网+”
腾讯的公益与社会责任
“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精华本 腾讯是怎么成长大的
OICQ的诞生:创业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电梯,你想要拯救一个没落的行业,肯定会成为一个殉葬者
团队一直在研究IM系统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做技术创新
谁养大了腾讯:保持两周一次迭代的战略。任何一个产品都是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的,你永远无法一次性完成一个完美的产品,
这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最大的区别。
QQ的盈利之困:
–2000年4月,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剥离
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产品:增值服务,向内容提供商开放整个电信系统,由内容供应商提供增值的内容,以85:15分成
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另外一家大型公司,那它就让自己陷入了非常大的风险漩涡中。
如果那家大公司出现人事波动,战略转型,那你就会瞬间市区盈利的基础。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韩国发生重大产业转型,确立了以娱乐立国的战略。
–2003年1月,qq秀,q币,qq会员,q钻
韩国,做了一个IM领域的产品:虚拟道具,每个人在虚拟空间里都应该有一个虚拟的人格,虚拟的形象,于是就自然而惨的出现了虚拟的道具
QQ秀,变成了有人格的产品
Q币,腾讯是现在最大的虚拟货币企业,一年要发行260多亿个Q币
在腾讯的盈利模型中,会员体系是最值得研究的,这个体系对未来中国互联网创业有巨大的借鉴性。
–2005年,qq空间
模仿了韩国产品。
… (查看原文)

bdceo
2 回复
43赞
2016-12-18 11:38:25

—— 引自第267页

1、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 任何创新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 因而是没有意义的

2、当人们在一个世界——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里完成里自我身份的认定后, “迁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3、腾讯三宗罪: 模仿而不创新、以天下为敌、拒绝开放

4、创新永远是遭遇的结果——郭士纳(前IBM董事长)

5、技术攻关流程: 数据化管理方式——就是系统性思考问题,把所有细节都排列出来,然后按照先后节奏,精细化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看不见地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打到哪里,改到哪里. 这种方式,就是无法准确预估时间,无法准确掌控开发节奏, 总会被各种各样地意外事件打乱

(我们自己立deadline总是单方面根据产品需求, 很少一部分去考虑开发需求.说白了就是为了完成而设时间, 合理地顺序应该是先分析开发时间,再设deadline, 不能在一个版本完成地, 通过版本迭代完成)

6、在QQ宠物一案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经典的腾讯式运营:

1、锁定一个“真是的诉求点”(找到最核心需求),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

2、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去消费群

3、在形成一定数量的基础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服务(充钱,消费获得服务)

4、持续优化 、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5、寻找新的诉求点(新需求)

这一演进逻辑几乎体现在所有腾讯产品中

7、腾讯对新浪的取胜率十分渺茫,能够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博

迈克尔.波特

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8、在欧美社会,网络游戏被称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而且是唯一一种具有互动性的现代艺术形式.可是在中国,网游始终无法进入成人社会,而且带有很大的原罪性.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网游公司,腾讯在很长时间里因此遭到诟病.

9、2010年之后,随着人口红利被吃… (查看原文)

袭明
2 回复
4赞
2021-02-21 19: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