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地青春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采用散文叙事方式写作的自传体长篇纪实作品。故事发生在青海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品通过叙述近百个青年工人、基层干部、工程师和科学家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遭遇,热情讴歌了老科学家们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生动展现了他们艰苦卓绝、惊心动魄却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真实感人。本书上册出版后引起强列反响,被读者称之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者评论称:“国内作品中,唯有《平凡的世界》才能与之相媲美。”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本书作者魏世杰;央视《朗读者》《开讲了》《夕阳红》《社会与法》等栏目从不同角度专题访谈,引起了读者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央视《朗读者》编导董卿、《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王水雯和《夕阳红》编导陶庆,在采访编辑魏老事迹视频时,多次流下了心酸而敬佩的眼泪;读者称本书作者是“z伟大的父亲,打不倒压不垮的‘父坚强’”,“您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您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作者写作的意图,不是全面记述核基地的创业发展历史,也不想列举基地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核基地生活,它不是一部史诗作品,它是为核基地的小人物画像的“清明上河图”。

本作品语言简洁生动,易于阅读。完全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做任何说教和论断,给读者带来无限思索空间。本书上册在天涯首发后,引发读者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同时二十余家网站转载。首发后每周可达到25万点击量,被网友称之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美丽的心灵》,网友评论称:“国内作品中,唯有《平凡的世界》才能与之相媲美。”

作者简介:

魏世杰,1964年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奔赴环境恶劣的大西北,先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诞生地青海221厂隐姓埋名9年,直至东方蘑菇云升起,在禁地奉献了青春年华;之后辗转到四川绵阳大山沟,在核九院与核武打交道整整26年。这26年他转战青藏高原、戈壁荒滩和深山老林,历尽艰难险阻,甚至差一点付出宝贵的生命,和两弹元勋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于敏等核武前辈同甘苦共命运,为铸造我国核盾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血和智慧力量,功勋显著,名字刻在国家的功劳薄上。他在九院期间,曾担任课题组长,大组长,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职,主持完成了17项一、二代核武重要的原创性研究课题,有许多成果荣获国家、部、院大奖,其中他独立完成的理论研究“具有内热源的炸药部件的温度场分布”,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用激光脉冲法测定炸药的热扩散率”,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他多次获得院所两级先进工作者、学铁人标兵、新长征红旗手等称号。他曾与王淦昌一起搅拌炸药;他曾与氢弹之父、全国z高科技奖得主于敏同获九院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获我国“两弹一星”奖章;等等。是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一书的作者,曾登上央视开讲了,该书出版后反响较大,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做过介绍,并被改编成电视剧《青海花儿》,现在续集已经完成。

原文摘录:

我原以为,这是我本事大,我的觉悟高,我的能力强,现在才明白,错了。我们不过是别人拨弄的一个小小棋子而已。 (查看原文)

hocino
1赞
2019-10-28 11:37:28

—— 引自第142页

“干我们这一行,哪个难度小?”他似乎有些感慨,接着说,“其实,要难度要也不难,吃老本就是了,老型号,做他一批,中央要响,就放一个,明年再要,再放一个,糊弄糊弄外行,也自我陶醉一下。” (查看原文)

hocino
1赞
2019-10-28 11:39:06

—— 引自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