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教育主题的纪实性自述文集,由1篇作者自序、12篇受访学生自述、1位专业课老师自述构成正文,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一所大专职业院校师生多样的人生故事。
书中12位受访者,和所有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一样,为自己许诺光明的职业前景、期待更好的个人生活:错失的电竞理想,模糊在记忆中的恋爱,字里行间不断溢出的身体对家乡的记忆、不想进厂想要更自由生活的期许……在两年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背景和个性迥异的学生,面对老师陆千一打开心防,细述来路,剖陈愿景。经老师转写,呈现在书中的文字,富有亲历体感、生活细节和原生力量。对职校教育和职校生不太了解的读者,可由外人不可道的局内人视角,进入职校教育的现场,感知职校师生的处境,理解生活有许多个面向,人的力量有许多种来源。
************************
“我非常敬佩我的学生们。他们的知识来自疾风和旷野,像被鸟儿播撒的草籽一样野蛮生长,长得健康茁壮。作为这场教育行动的个体参与者,我能感受到身在其中的无力,然而也不断感受到与学生们相互磨合带给彼此的成长。我将始终记得我和学生们一同度过的珍贵的日子。”
——陆千一
************************
国内首部师生共创00后职校生自述文集
深度展现12位职校学生的人生故事和职业教育的当下场景
穿透偏见,让占同阶段教育总数近40%的人群自己发声
总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勇敢地看一看未来
《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作序推荐
HOPE学堂发起人梁自存感动推荐
作者简介:
陆千一,一九九八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写小说,偶尔写诗,有作品发表于《延河》《飞天》《黄河文学》等刊。曾在西北地区一所职业院校执教两年,任语文教师。曾参与国内首部职校生自办文学杂志《野麦》编辑工作,为第一期撰写序言,多篇学生作品刊载于该杂志。
出版说明
推荐序 山重水复总有路/林小英
代 序 我们的未来
.
叙述01 我的机床和我的音乐
陈楷夫:“虽然他们都说,不好好学习就去当工人,但是课本上说了,工人伟大。……在我奶奶家空着的大院子里,搬一个机床放在那儿,每天弹弹琴,加工加工自己想做的零件。我还喜欢机车,以后可能会买摩托,车上面哪个零件出问题了,我可以自己手动去做。这就是我生活愿望的总和。”
.
叙述02 知识是应该被我们共享的
小舞:“计算机这个专业虽然不如几年前了,但整体还是流行趋势,我想把计算机教给更多同学,不要让他们学了软件,只知道电脑可以打游戏,面对电脑有老年人面对智能机的无力感。……我觉得知识不应该被付费,就算收一点儿钱,也不应该打着教育的旗号乱收费。知识是应该被我们共享的。”
.
叙述03 出了学校,谁都可能是上位者
陈千帆:“我不是想对抗谁,如果他对我好好说,我也可以对他好好说;如果一进去就用上位者的姿态,我就没法和他说好话。我也在外面挣钱,出了学校,谁都可能是上位者。”
.
叙述04 别人家的小孩有两次机会,我只有一次
叶冰:“我从小好像被灌输了一种思想:别人家的小孩有两次机会,我只有一次。就像中考的时候我只差几分,别人能复读,我只能上中专。我姐经常说,我也就接受了。但我现在有能力了,有能力去学街舞,虽然报班要花钱,但我可以兼职去赚。喜欢的事情不去尝试就放弃,多可惜啊。”
.
叙述05 为电竞梦想真的拼过一把
张怀君:“当时一起不上课、不写作业,结果他们就能上大学,我折腾了一年,结果还上了中专。可是就算这样,我还是会去打游戏。说实话,如果我走了他们的路,一定能考得多好吗?我觉得也不见得。而且我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经历了。我会很遗憾。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想去打比赛。”
.
叙述06 我始终在追寻爱,又亲手将它放弃
付桑:“我曾试图用各种方式逃离家庭的煎熬。我见过被生活抛弃的人,也见过主动放弃生活权利的人。我见过所谓的上流人士,也见过社会的阴暗角落。在许多不能理解的经验里,我感到爱也离我越来越远……刚来的时候我很骄傲,觉得他们是因为脑子不好使才上中专。事实上不是,我不该自命清高。我们也受着同样的压迫,我们是同样的人。”
.
叙述07 你要和你的命运抗衡
林初一:“很多成年人来了都吃不了那个苦,但我们就行。这可能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有人适合学习,有人不适合,可能有些人就适合打工。我可能就适合在街上混——但我不会选择这么做。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但我还在想办法找。”
.
叙述08 我只能接受这些快乐和痛苦
木鱼:“我觉得什么东西看得越重,就越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也不会把自己看得多重要。喝到一杯我喜欢的咖啡,我就会很开心;收到一条不太好的信息,我就会很不开心。这些事情都没办法控制,我只能接受这些快乐和痛苦。”
.
叙述09 大大的无聊和小小的爱
杨铁:“或许初恋的经历也不是难忘,而是那种单纯感、青涩感,和后来的滥情和无所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后不敢再想谈恋爱的事,没必要,也没意思。我能想象的未来或许还是一事无成吧,有个对象,一起努力,上个班,不太脏,别像在工地时那样,出来别人避着我走就行。这就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的状态。”
.
叙述10 我为什么非要接受呢
魏伊:“有些同学以为我喜欢女生。我不是不喜欢男生,我是不喜欢有些男生的行为。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接受的,但我没法接受。不讲卫生,没有素质,我为什么非要接受呢?”
.
叙述11 死亡不过一个翻身而已
周星:“没想到那么平静、那么自然,没有那么多精彩的叙述,死亡不过一个翻身而已。于是我越来越觉得,死亡其实是一件很平静的事,每个人都会经历它,我只是理解得早了一些。”
.
叙述12 没有哪个孩子是坏孩子(师生组合访谈)
小霖:“我身边上了中专和大专的朋友,大部分都有家庭问题。问十个,八个都是差不多的原因……没有哪个孩子是坏孩子,孩子的问题都产生于他们的家庭,人生的剧本不是孩子能选择的。”
张超老师:“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把结果想得太好,但很多事情只能有一个预判,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会。我觉得只要用心做,就不会差,而且职业教育一定会发展,这就是我最大的预判。”
.
附录一 后勤职工梁清采访
附录二 同学们的写作练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