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阿伦森作为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的小男孩,生于无财无势的家庭,在贫民区中长大,如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年少时对哈佛大学望洋兴叹的“笨小子”,十年后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在本书中,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理: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不愉快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
在本书中,阿伦森追溯了他半个世纪以来的教学和研究经历,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源于社会问题的、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科学研究是如何诞生的。此外,你还会读到阿伦森因积极推动住房公平法规的出台,遭到死亡威胁,因维护阿瑟·詹森的言论自由权而遭到抗议,被指责为“种族主义者”等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和故事,你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家,还是一位致力于心理学传播的教育家,一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行动家,一位心怀天下的伟大思想者。《阿伦森自传》将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我、社会与人性。阅读这本传记,我们将有机会大师直接对话,感受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和人文情怀。
这本书除了为我们呈现阿伦森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伟大心理学家的传奇一生,还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各项经典研究背后的故事,感受心理学家的生活样貌。从贫民区的穷小子到人人敬仰的大师,从完善认知失调理论到推广“拼图课堂”,本书既是一本大师自传,也是半部社会心理学史,通过阿伦森的倾情讲述,我们可以了解阿伦森研究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过怎样的迷茫和探索,还能回到社会心理学的黄金时期,感受书中对众多心理学大师的鲜活描写,感受他们在学术研究以外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埃利奥特·阿伦森是当代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几乎没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经典教材《社会性动物》已更新至第12版,自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他为社会心理学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写进教科书的工作,是百年来唯一获得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阿伦森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是当之无愧的泰斗。
在这本书中,阿伦森用温柔而幽默的笔调,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个性和能力上的不足,从出生贫民家庭的“笨小子”成长为影响整个心理学界的大师级人物。书中详细描述了入门考验实验、认知失调理论、阿伦森效应、拼图课堂等一系列经典实验和理论,既是一个男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史,也是一位学者成就的忠实纪录。
全球十二大社会心理学领军人物联袂推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晓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许燕等感动推荐,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倾情作序。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主席菲利普·津巴多、《社会心理学》手册主编加德纳·林奇、畅销书《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共同推荐!
        赞誉
        推荐序       读大师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中文再版序   跨越文化的对话
        中文版序     我的改变之路
        前言         成就可能的自我
        第一部分 起点:成长的环境
        第 1 章 不被看好的笨小子
        第 2 章 一次难得的自我肯定
        第二部分 方向:自我的探索
        第3章 投入心理学的怀抱
        第4章 毕生都想从事的事业
        第三部分 成长:研究的开端
        第5章 发现天赋的实验之旅
        第6章 哈佛园中硕果累累
        第四部分 变革:喜恶的答案
        第7章 永失至亲,偶得密友
        第8章 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
        第五部分 回归:人生的起落
        第9章 最后的风波与华丽退场
        第10章 人生犹如过山车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我深知,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并对学生的各种反应应付自如。
他所有的结论我都不赞同,但作者无与伦比的论证天赋打动了我。有的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查看原文)
                martin
                  15赞
                2017-04-04 09:27:25
—— 引自第1页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人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自我合理化(Self-Justification)
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以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 潜力的动力。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角色(Role)
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人们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包括因他人的观点、行动或仅仅只是他人在场而导致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酬赏(Social Reward)
诸如表扬、积极的关注、实在的报酬、荣誉和感激之心等… (查看原文)
                Vincent-W
                  10赞
                2013-05-30 16:32:00
—— 引自章节:书中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