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作者简介:

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奈菲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了艺术史专业,研究生期间则是在哈佛大学佛格艺术馆学习;艺术期刊撰稿人,曾在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做讲座。两人合作出版了18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波洛克传》获普利策奖。

家谱
地图
序言:狂热的心
第一部分 早年岁月 1853年——1880年
第一章  堤坝
第二章  石楠丛中的村庄
第三章  怪男孩
第四章  上帝和金钱
第五章  通往赖斯韦克之路
第六章  流放
第七章  效仿基督
第八章  天路历程
第九章  噢,耶路撒冷!噢,津德尔特!
第十章  驶向风中
第十一章 “就是它了”
第十二章 黑乡
第十三章 如画的土地
第二部分  荷兰岁月 1880年——1886年
第十四章  冰冷的心
第十五章  依然爱你
第十六章  插画师的拳头
第十七章  我的小窗
第十八章  孤苦的人
第十九章  雅各和以扫
第二十章  空中的城堡
第二十一章 囚犯
第二十二章 生活的快乐
第二十三章 水中女妖
第二十四章 些许疯狂
第二十五章 一气呵成
第二十六章 失却的幻想
第三部分  法国岁月 1886年——1890年
第二十七章 逆流
第二十八章 齐姆加诺兄弟
第二十九章 收放自如
第三十章  从商的狂热
第三十一章 天堂
第三十二章 向日葵与夹竹桃
第三十三章 诗人的花园
第三十四章 虚构的野蛮人
第三十五章 竞赛
第三十六章 陌生人
第三十七章 两条路
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南方
第三十九章 星夜
第四十章  孤独的灵魂
第四十一章 “堕落的孩子”
第四十二章 花园与麦田
第四十三章 幻觉消逝,崇高永存
后记 长眠于此
附录:关于文森特致命伤的说明
致谢
资料来源说明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写道:“我坚信,如果乔来这里,她的奶水会是现在的两倍。” (查看原文)

ZJM
2赞
2021-04-18 22:32:38

—— 引自章节:第四十二章 花园与麦田

“如果他脑中突然闪过一段美妙的经文,或者一个虔诚的念头,”格尔利茨回忆道,“他会马上记录下来,并且乐此不疲。”文森特痴迷于抄写的场景总会刺激到书店老板老布拉特。“天哪!”他抱怨道,“这孩子又站那儿翻译起来了。”在家里,文森特会阅读《圣经》直到深夜,抄写经典的段落,并把它们背诵下来。多少个这样的夜里,他读着读着就昏睡过去,格尔利茨“第二天早上发现他的‘生命之书’还落在他的枕边”。据格尔利茨回忆,他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圣经故事的插图,多数是基督像,“四面墙都贴了个遍”。在每一幅画像上,他写了同样的题词:“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
据格尔利茨所述,文森特的“日子像圣人、隐士一般清苦”,“吃得像个悔过中的修士”。他只在周日吃肉,并且只吃一点点,他对嘲笑他的室友们解释道:“物质生活对人来说是次要的;素食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其他的便是多余。”当房东抱怨他那些不健康的习惯时,他像坎佩斯一般淡然地答道:“我不介意饥肠辘辘,我不介意一夜露宿。”他自己动手缝补衣服,有时还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就能省下钱来给流浪狗买食物。他只会在一件事上放纵自己:抽烟斗。抽着烟斗他可以一直伏案抄写《圣经》到天亮。 (查看原文)

你好
2赞
2025-01-22 13:34:28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噢,耶路撒冷!噢,津德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