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当基辛格在1973年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时候,盖洛普调查显示,他已经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人物。但他也被许多美国大众——从开放的学者到保守人士——所斥责。

基辛格风格诡秘,像个变色龙,这些特质使得外界要抓住他在某个问题上的真实色彩变得非常困难,要想得出客观的评价就更复杂了。那些在不同时候和基辛格一同卷入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人们——八侵柬埔寨、在海防港布雷、圣诞节轰炸河内、1973年恢复对以色列武器供应等等,往往对基辛格如何看待事物有着相互冲突的认知。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讲述基辛格外交政策的著作都持有观点鲜明的或褒或贬的,立场,这也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一本完整的基辛格传记的原因。

本书挖掘了这个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基于对基辛格本人大量的采访和其他150多个信息来源,包括美国前总统和基辛格的生意伙伴。这是第一部关于基辛格的传记全本。它引用了基辛格本人许多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国人的传奇经历。

这本书以亲切生动的叙事风格,令人惊奇的内容揭密,将读者带入了这个色彩斑斓、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他曾经在纳粹德国被迫害的童年,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大略、他和总统尼克松痛苦的关系,以及其晚年作为经济顾问在全球各地奔走的经历。

作者简介:

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生于美国新奥尔良,曾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毕业后,成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曾出任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总编辑和世界传媒巨头CNN公司的总裁。曾撰写《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美国人的一生》、《聪敏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和伊万·托马斯共同撰写)、《爱因斯坦:生命的全部》等传记畅销书。目前沃尔特·艾萨克森和妻子、女儿在华盛顿居住。

原文摘录:

这一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基辛格对任何人的批评都觉得寝食难安,尼克松则装作听不见、掩耳盗铃,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里;基辛格拼命改造他的敌手、非要把不同意见扳过来,尼克松琢磨的是如何打压反对派;基辛格喜欢个人交流,尼克松怕得要死;犹太难民生气时会超所有有份的人大发雷霆,尼克松遇有不快则退避三舍,思忖着如何报复。面临挑战时,基辛格喜欢着迷般地仔细研究对手,尼克松则躲得老远;基辛格能抓住各种细节,尼克松则信马由缰,连问题最主要的方面也把握不好;基辛格思路清晰,总能直击问题要害,尼克松跟着直觉走,总在互相冲突的几个选项之间一连数小时犹疑不决。
关于尼克松和基辛格,最有说服力的比较来自国务院的老牌官员、卡耐基基金会主席托马斯•胡夫斯1973年的一篇演讲:
两人办事永远都是偷偷摸摸的,但基辛格做得更招人喜欢;都憎恨官僚体系,但尼克松选择了逃避;都喜欢夸夸其谈,但基辛格说得让人信服;都强烈反对意识形态,但尼克松会在反与不反间摇摆不定;都抱着权力不下放,课基辛格会安抚下属;都是不可救药的权术操纵者,但尼克松透明度更高;都要求别人无条件拥护,唯独基辛格更能博得批评者的好感;都喜欢暗箱操作,但哪个都不会100%执行自己所宣扬的东西;疑心都很重,不过基辛格更加合群;都没有坦诚直率的名声,但基辛格更巧于辞令;都不尊重宪法第一修正案,基辛格却总能让媒体着迷。 (查看原文)

狗系老甜心
3赞
2013-01-15 15:52:36

—— 引自第115页

在基辛格看来,俾斯麦的天才在于能“操纵和利用敌对势力间的怨恨”。他统一德国的目标与当时的欧洲格局和秩序并不相容,应被视为革命者;同时又笃信权威主义和铁律治国,也是位保守主义者,二者相权,可称其为“白色而非红色的革命者”。俾斯麦对权利的渴望出于个人野心,而非为了实践某种主义。铁相曾言:“爱国主义或许是少数知名政治家的动机,但更多是野心,是统治、被崇拜和出名的渴望。”
基辛格写道:“俾斯麦个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他没法理解个人意志和野心之外的仁义道德。” (查看原文)

狗系老甜心
1赞
2013-01-15 15:39:30

—— 引自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