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過採訪的腳步。
2006年的傾力新作《中東現場》,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彼此糾葛的來龍去脈。
一開始,她在《中東現場》前言,便對「恐怖主義」該如何界定提出質疑,並且呼籲世人能更客觀持平地去省思中東地區的問題,而非跟著西方社會的聲音起舞。
緊接著,她將焦距轉至埃及,從社會、政治生態探討穆斯林兄弟會如何在埃及興起,以及與親西方的世俗民族主義者如何拉扯對峙:一個是世俗民族主義者,主張政教分離,推行現代化政策;另一個是基本教義派,主張伊斯蘭神權政治,堅持一切以伊斯蘭為本的復古政策。兩方各據立場,互不妥協。
豈料,埃及擺脫了殖民,卻在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之間展開一場大鬥爭,不知不覺提供了英、美勢力介入的空間。
介乎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黎巴嫩,處境更是尷尬,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政治氛圍。作者先把鏡頭調至貝魯特:「站在貝魯特市中心,我似乎仍然看到內戰時期那一條『綠線』,這條綠線把貝魯特分成東西兩邊,基督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兩邊居民實際往來不多,從有形的綠線到無形的綠線,就好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心牆卻豎起……」這樣的景象活脫是黎巴嫩政治縮影,其宗教派系複雜,政治體制也形同多派系,大家各懷鬼胎……
置身紛爭不斷、政治利益糾葛難解的烽火線上,張翠容試圖透過庶民百姓的生活,他們的觀感,忠實地反映出埃及、以色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世界,多少年來恩怨情愁。
作者简介:
張翠容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八十年代在英國完成高中及大學教育,返港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進修社會學碩士,一九八六年畢業。
一九八九年移居加拿大,九一年赴紐約遊學,採訪當地社區和中美關係新聞。再度回到香港後,正式加入香港新聞行業,負責採訪政治新聞。其後分別為英國BBC World Service等多家國際新聞機構報導亞洲地區及國際性事務。亦曾擔任法國「無國界記者組織」的通訊員。
2002年,她的處女作《行過烽火大地》一發表,其無國界的戰地女記者身分與遊走邊緣國度的經歷,即受到港台兩地極大的矚目。
2005年推出第二本書《大地旅人》,作者對其行腳國度、國際情勢的所見所感,文字更具世界觀,人文情懷更濃厚。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採訪的腳步。2006年的傾力新作《踏上中東烽火線》,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糾葛的來龍去脈。
原文摘录:
从“赛克斯-皮科协议”(Sykes-Picot Agreement,1916年5月16日)造成殖民瓜分阿拉伯土地,到“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1917年11月2日)协助犹太人在阿拉伯土地上建国,阿拉伯人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已经完全被西方列强出卖了。
(查看原文)
heidrich
1赞
2013-01-02 17:12:22
—— 引自第72页
“我们感到孤立、恐惧,唯有拿着枪,看看身边的同僚也拿着枪,然后从折磨他人找回存在的快感……”
我不太清楚她(以色列女兵)为什么如此坦率,可能是赎罪吧!她说,她心里有个空虚的黑洞,她的祖父辈把60年前集中营的浩劫故事全都掉到这个黑洞里。
“这种快感也许倒过来是对自己的折磨。我们只感到,一放下枪,我们就会立刻消失。敌人永远在面前,我们必须要这样做,每一天都要这样做。我们再也没有怜悯,只留下偌大的心理伤痕。”
她继续说,她见过一个同僚,回到家一不顺意就对他儿子拳打脚踢。她猛然明白到,精神创伤正在起作用。
究竟谁是受害者?我突然有点分不清。
该女军人后来加入了拒绝于占领区服兵役、拒绝参与镇压行动的军人和平组织(Yesh Gvul),但我再也找不到她了。 (查看原文)
Echo·1900
6 回复
2012-05-22 12:35:37
—— 引自第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