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典藏本)》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马克思著作中被扭曲的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莫里斯·迈斯纳,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威斯康星大学、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美国历史学会会员,亚洲研究协会会员。中共党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其著

作还有《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第二章 毛泽东主义中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论题:城乡关系
第三章 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民粹主义观点
第四章 毛泽东主义中的乌托邦目标与苦行价值观
第五章 巴黎公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思想中的反映
第六章 对毛泽东的崇拜
第七章 毛泽东主义未来观中的乌托邦成分和非理想化成分
第八章 乌托邦的形式化:毛泽东主义时代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注释
参考文献(一)
参考文献(二)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正是公社那个人民有权选举、监督、罢免官员的原则,使得中国的革命者们能实现马克思主义那个使国家“由社会主宰者成为社会公仆”的目标。
在评论黑格尔的“所有伟大的历史事件都出现过两次”这句名言时,马克思认为(联系到当时的拿破仑三世)黑格尔忘了补充一句:“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的,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的”。
马克思……说:“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请出亡灵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1949年,毛泽东许诺……“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他肯定比马克思更加具有中央集权制的倾向)却赞扬了公社实行“自由联邦”的计划,任务这是反对中央集权政府的压迫机构的一种形式。 (查看原文)

H
2赞
2017-09-05 21:38:11

—— 引自第102页

正是毛泽东主义者那种防止官僚主义腐蚀革命队伍的唯一企图,才使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公社的概念(以及这种概念转达的革命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与政策中具有真正的历史意义…… (查看原文)

H
2赞
2017-09-05 21:38:11

—— 引自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