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官僚体制的政治》内容简介:“我们每天的饭食,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得自他们自利的算计。”这恐怕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一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中最有名的说法了。自斯密开始,政治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家的恰当作用,就是他们一直在论证,作为一种完善的社会组织,市场体制如何能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做到了,把个人的私利引导到除了满足个人自己的愿望外,还能满足多种愿望。到目前为止,由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已经能够驾驭人们对获取和自我保存的天生本能,依赖于高贵者的美德、恩惠和自我牺牲的必要性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恰如丹尼斯·罗伯特森爵士非常雄辩地提醒我们的,这个事实给了经济学家一个存在的理由,而他的“大声警告”也必定会引起决策者的注意,那些人还没意识到节制“爱心”的必要。
尽管有这类大声警告的存在(有些这类警告听起来就好像是赞扬的呼喊,令人感到奇怪),在上个世纪,出于若干原因,政界人士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负担加之于政治过程和政府运作过程。由于要求由政府来做的重要事情越来越多,大众对于单独的公共决策或政府决策的民主控制程度已经被逐渐削弱。实际上,西方社会只是在大众民主已经消失之后才获得了普选权。选民,即最高领导,必须在民主哲学家未曾梦想到的程度上,仅仅满足于选择自己的领导人。政府的日常决策出自官僚体制中不断增加的维度。非政府和准政府的官僚体制一直与政府官僚体制相伴成长。
作者简介:
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是乔治梅森大学经济与法律杰出的教授。他工作于布坎南所在的研究中心。塔洛克194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兴趣点在于经济和法律的交叉。199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荣誉博士。他曾经以律师的身份受聘于美国国务院,他还任教于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莱斯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乔治梅森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1966,塔洛克教授成为杂志的创始编辑非市场决策(后改名为公共选择)。此后作为资深编辑一直到1990年。1968年他与查尔斯·戈茨建立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1969年布坎南加入其中。
塔洛克教授出版23本著作以及几百篇论文,内容涉及:经济学,公共选择、法律与经济、生物经济学与外交等。其中与布坎南教授合著的《同意的计算》较为著名。此外对于“寻租理论”具有开创性贡献。塔洛克教授1967的文章《福利费用的关税,垄断和偷窃》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经典,已产生了重大研究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寻租。塔洛克教授担任主席的公共选择学会,欧洲公共选择社会,南方经济协会和西部经济协会。1998,塔洛克教授被誉为美国经济协会的杰出院士。
前言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本书是讲什么的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二篇 政治人的世界 第三章 一般氛围 第四章 观望者与同盟者 第五章 政治人的世界——领导 第六章 单个领导的情形 第七章 集体领导 第八章 多位领导 第九章 同僚、侍臣和男爵 第十章 追随者第三篇 向下看 第十一章 下属与下级 第十二章 了解他们自己 第十三章 帕金森法则 第十四章 交头接耳传信息 第十五章 一个思想实验 第十六章 实验的继续 第十七章 组织任务的限度 第十八章 放松要求 第十九章 控制的问题 第二十章 执行 第二十一章 用结果判断 第二十二章 节省劳力的工具——成本核算 第二十三章 多种多样节省劳力的工具 第二十四章 外部检查第四篇 结束语 第二十五章 该做些什么?究竟该做些什么?英汉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人们有时说,高智力和对任何困难问题都有透彻的了解,很可能导致的是无所作为。人们还说,决策总是由那些智商不是最高的人做出的。在我看来,决策能力可以和高智力和高洞察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我们的目的,无论如何,判断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时,唯一重要的是看他做出的决策。如果他老是做错误的决策,或者他经常拿不定主意,他在竞争中就会输给别的做出了正确决策的人。事实上,此人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因为他成了“精”,看得出每种做法的诸多不利因素,但是他肯定没有另一个能果断决策的人提升得快。 (查看原文)
小毛巾
2赞
2020-03-01 21:58:2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预备知识
假如人没有理性,那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或者说,失去了争论的可能性。
所有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工具性动机和根本性动机。如果是为某一行为本身的缘故而采取这一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根本性动机的结果。我吃糖块,因为我爱吃。这样的行为几乎不可能用理性的概念来解释。
比较而言,采取工具性行为是为了某种秘而不宣的目的。一个男孩送报纸,不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件事,而是因为他想用这种办法去挣钱,挣了钱可以去买糖块。采取工具性行为,不是为了这行为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行为人期望以此改善与自己的根本意愿有关的处境。在特定情况下,这两种动机可以是交织在一起的。
由工具性因素激发的行为,根据定义,几乎都是理性的。
大部分有关“人是非理性的”说法都依赖于人们经常观察到的一个事实,即:人们采取的做法,在外部观察者看来常常是不适当的。自己选择的做法与外人认为合理的做法之间的差距,很可能不是由于行为人一方的非理性引起的,而是由行为人的根本目标与外部观察者的根本目标之间的简单错位或是差异引起的……几乎所有人都有极为复杂的各种愿望,而任何行为都可以被当作实现多种根本目的的方法。一个人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会大大简化他实际上的根本目的,结果他的行为看起来就不适合他说的目标了。 (查看原文)
步方
1 回复
1赞
2016-08-12 13:14:45
—— 引自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