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1991年4月至1994年7月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的讲话、谈话、批语、信件,从各个方面翔实记录了朱镕基同志领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本书收录的讲话、谈话等,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编者对正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事件和专有名词,作了简要注释。对专有名词,在每卷首出现进作全文注释,下一次出现时只注明首次出现处的页码。对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同志不再注释。本书各篇文稿的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简介: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湖南长沙人,曾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曾任上海市市长(1988年-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3年-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98年-2003年)。
2003年卸任后,生活低调甚少出席公开场合活动。2009年9月5日,《朱镕基答记者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于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 (1991年5月15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强调内因为主 (1991年6月2日、3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1991年6月18日)地方政府是地方煤矿的安全责任者 (1991年6月28日)振兴阜新首先要振奋精神 (1991年8月1日)做好棉花的产供销工作 (1991年8月18日)清理三角债要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 (1991年9月3日)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 (1991年10月1日)大力发展船舶工业 (1991年10月5日)“正点”是民航服务质量的中心 (1991年10月7日)加快技术进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1991年10月10日)对江西发展的几点意见 (1991年10月16日一22日)控制重复建设的关键在银行 (1991年10月29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最重要的是质量 (1991年10月30日)机关要为基层办实事 (1991年11月13日)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几个问题 (1991年12月20日)关于组织“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批语 (1991年12月21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应该说,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生活最愉快的五年,也是体会到自己还有一点价值的五年。这个价值就是,我跟大家一起,确实能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当然,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对同志们有过很多批评,也许有些同志感到跟我在一起不太自在。不管我批评得对或者批评得不对,我都请同志们谅解,请同志们相信我是出于公心。大家还了解我这个人吧,不搞阴谋,没有私怨。 (查看原文)
小佩
20赞
2012-11-02 21:20:49
—— 引自第485页
我想对那些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同志们说一说,提醒你们注意,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我已经担心一年了。我不会公开地讲这个问题,我只在领导层来讲这个问题,我就是担心经济过热。现在有很多的苗头,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经济状况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我搞了五十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首先来一句话:“总体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说那么一点点的问题。绝对不是这样!这种过热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产的过热,结果现在的海南岛还是“遍体鳞伤”。我看外国的报刊,都在讲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我们银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钱都是银行的。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本届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这跟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本不符合,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就怕这个东西。中央政策研究室有一份简报《造镇运动劳民伤财》,我建议大家看一看。简报讲的是河南洛阳农村地区,从2001年开始“造镇”,遍地开花,搞了两年,既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资金的来源,反正是大搞房地产、圈地。没钱怎么办呢?本来是单层的房子,在靠街的一边盖一道墙,造成一个看起来好像是两层、三层楼的样子。这种做法我们过去已经有了,不是他们的创造发明,都是假的呀!我不… (查看原文)
小佩
20赞
2012-11-02 21:20:49
—— 引自第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