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他是戴高乐22年来的亲密盟友,更是其政治遗产的继承人:1974年4月2日,他辞世于总统任期。在此之前,他将生命中的13年完全献给法国:1962—1968年出任内阁总理,1969—1074年担任总统。期间经历重大历史事件:推动欧共体的进程,出访中国。政治上的作为,让蓬皮杜在法国当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私下,蓬皮杜天赋超群,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造诣:他热爱诗歌、文学,曾花大量时间选编《法兰西诗选》;痴迷博物馆、戏剧、现代艺术,倡议兴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交友甚广,与当代大文豪莫迪亚克、安德烈•马尔罗通信往来。
这些政治和文艺上的感悟他都一一记录在日记和通信中。本书是对其私人书信、笔记的整理,呈现其独特的个性,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故事。
作为一个审慎复杂的政治家,蓬皮杜记录了他对社会政治领域的探讨与反思;描述了所接触的政治人物:戴高乐、尼克松、希斯、密特朗,留下了微妙而坦率的评语。作为一个文艺迷,他在书信中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讨论艺术、文学、爱情、女性等话题,展现出对永恒之美的痴迷。
▼编辑推荐
一部全面了解法国当代史的年度佳作,法国重要媒体重磅推荐。
总统四十三年未刊信函、日志、照片,一窥法国当代政治史风云变幻。
与文学大家莫里亚克、安德烈•马尔罗通信往来,真实记录法国文化社交生态。
自身浸润法国文化魅力,蓬皮杜已成现代巴黎的象征。
总统之子编选,法国著名历史传记作家导读推荐,资深译者审校呈现优美译文。
与友人书,封存一生情谊,谈人生、青春、爱情,真挚动人。
双面蓬皮杜,独特的双面护封设计,精致书信札,从设计贴近人物性格特性。护封双面海报设计,正面以蓬皮杜的人物像为主,背面是其最爱的一副画作《巴黎的屋顶》。装帧设计充分体现蓬皮杜的政治与文艺的双面。
作者简介:
乔治·蓬皮杜 Georges Pompidou (1911-1974),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西欧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先后出任法国总理(1962—1968)、总统(1969—1974)。 此外,他还是个文艺发烧友,喜爱文学,爱好现代艺术。196 9年,他倡议兴建现代艺术馆(即后来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如今,它已成为现代巴黎的象征。
阿兰·蓬皮杜 Alain Pompidou,乔治·蓬皮杜之子,医学和人类生物学博士,巴黎第五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法国技术科学院前院长。
埃里克·鲁塞尔 Éric Roussel,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和历史学者,先后为戴高乐、莫奈等名人立传,是蓬皮杜总统最欣赏的传记作家。
译者 史利平,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外交官,热爱法国历史、文化和艺术,译有《居伊·德波:诗歌革命》。
译审 邱举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联合会理事;常驻法国科技外交官,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
序 言
阿兰·蓬皮杜见闻录
1.生命启航 1928—1934
2.命运的徘徊 1936—1944
3.追随戴高乐 1946—1947
4.在边缘和一切的中心 1948—1958
5.马提尼翁宫,与将军在一起的日子 1958
6.间歇期 1959—1961
7.从政 1962—1965
8.走向考验 1966—1968
9.为共和国做好准备 1968—1969
10.权力的孤独 1969—1972
11.面对命运 1973—1974
附 录
附录1人为产生的高师人
附录2关于伊波利特·泰纳的《现代法国的起源》
附录3泰纳生平
附录4安德烈·马尔罗生平
附录5共和国总统府秘书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先生的会议纪要
致 谢
译后记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正在读《向普鲁斯特致敬》,里面都是关于普鲁斯特的文章。精彩极了!复活节时我会把书带给你。普鲁斯特对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说:“我的朋友,我很伤心,因为你要离开我了,而我即将把你遗忘。或者说那个将你遗忘的另一个我即将来临。”好家伙!他似乎拥有奇特的记忆力、金子般的心、对女性的异样柔情,还有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他能读懂别人的内心。 (查看原文)
北回归线
2019-06-23 23:47:36
—— 引自第15页
我觉得这封信写得很愚蠢,不过我心里的确很烦。巴黎非常奇妙,能让人从兴奋的顶点坠落到失落的深渊。这里有绝顶聪明的人,也有愚蠢至极的人;有风雅时尚的人,也有卑鄙无耻的人。想要保持不偏不倚、平静温和是相当困难的。人人都是极端主义者,随波逐流。有时,我觉得自己非常革命,甚至有些残暴。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我会有种掏出左轮手枪的冲动,不过我没枪。 (查看原文)
北回归线
2019-06-23 23:53:46
—— 引自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