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阿甘本关于方法的回溯式反思
◆“神圣人”系列从“谱系学”回归“考古学”的转折之作
···
【内容简介】
对方法进行反思,对阿甘本来说意味着一种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它是一种执着的思想形式,它的途径是暴露、检视和阐明那依然晦暗、没有形成主题、甚至没有被说出的东西。因此,保持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也就是回归、甚至发明一种与一个“由相似和交感、类比和对应的密网支撑起来的世界”相协调的方法。阿甘本在这部简短却密实的著作中提及大量的作家和主题,这是为创造一门超越符号学或者说解释学而进行的探索的范例。
本书是阿甘本对三个有关方法的特殊问题的评论:范式的概念、签名的理论,以及历史和考古学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是阿甘本以跨历史的方式、从跨学科的视角仔细建构起来的。在文本中,阿甘本始终在致敬米歇尔·福柯,他重新思考并有效地利用福柯的方法,来重新表述他剔出的这些概念的逻辑。
···
【媒体推荐】
《万物的签名》是最高智识水准的结晶。
——康纳·奥迪尔《哲学评论》
·
阿甘本的感觉、叙述和思考都特别迷人。
——《政治评论》
···
【编辑推荐】
1、本书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该译丛收录了巴迪欧、阿甘本、齐泽克等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2、阿甘本是当今世界的顶级学者之一,其著述跨越政治哲学、法理学、神学、本体论、艺术、语言、美学、文学等学科领域,他的博学广识以及他对政治哲学的独特贡献,获得了包括拉克劳、奈格里、齐泽克等许多同代思想家的由衷敬佩。
3、阿甘本在这部简短却密实的著作中谈论包括马塞尔·莫斯、恩佐·梅兰德里、马克·布洛赫、乔治·杜梅齐尔等在内的大量作家和主题,本书代表了阿甘本思想轨迹的转折——与福柯相反,从“谱系学”回归“考古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吉奥乔·阿甘本(1942— )
意大利哲学界和激进政治理论界的领袖人物。他早年任教于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大学和维罗纳大学,之后在威尼斯建筑大学、巴黎的国际哲学研究院、瑞士萨斯斐的欧洲研究生院和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担任教职至今。另外,他还是美国西北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
阿甘本深受海德格尔和本雅明思想的熏陶,曾参加过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和赫拉克利特的研讨班,主持过本雅明著作意大利译本的翻译工作。他对欧陆哲学、政治思想、宗教研究以及文学和艺术的融会贯通,使他成为我们时代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已对很多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另有《王国与荣耀》《例外状态》《神圣人》《奥斯维辛的残余》等。
···
【译者简介】
尉光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另译有《内在体验》、《享受你的症状》、《无尽的谈话》、《素描的愉悦》、《艺术与诸众》、《不可言明的共通体》(合译)等。
总序
导读当下考古与时间魅像
序言
什么是范式?
签名的理论
哲学考古学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不单考古学是史学的内在先天性,就连考古学家的姿势也建构了一切真正的人之行为的范式。因为一位作者——或任何一个人——等级之高低,不仅在于其生命的工作,更在于这样的工作如何返回救赎的工作,在于他或她如何给这样的工作标上拯救的签名并使之变得可以理解。创造,只有对那些将已经知道如何拯救的人而言,才是可能的。
P135
(查看原文)
胡桃楸
2025-02-21 20:06:10
—— 引自章节:哲学考古学
……问题是通过一丝不挂的谱系学研究,召唤它的幻象,以对之产生作用,解构它,详述它,直至它逐渐消蚀,失去其原本的状态。换言之,考古学的回退是捉摸不定的:不像在弗洛伊德那里,它不试图恢复一个先前的阶段,而是要瓦解、取代并最终超越这个阶段,目的不是返回它的内容,而是返回那道通过压抑将之建构为本原的裂隙所处的种种模态、环境和时刻。因此,它正好是永恒轮回的反面:它无意重复过去,以赞成曾经的存在,把“它曾经如此”变成“我曾经愿它如此”;相反,它有意放手,任之而去,以便在过去的彼岸或这头,通达曾经之存在,通达不曾欲求之物。
唯有在这个点上,不被亲历的过去才揭示了其曾经之所是:与当下同时。它因此第一次变得可以通达,将自身展现为一个“源头”。所以,同时同代,与一个人自身之当下共在,就它需要一种不被经验的经验和一种遗忘的记忆而言,是罕见和困难的,所以,回到记忆和遗忘之这头的考古学,就建构了通达当下的唯一道路。
P128-129 (查看原文)
胡桃楸
2025-02-21 20:06:10
—— 引自章节:哲学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