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以后,新的思想和改革之举纷纷登场,其中充满了梦想、幻灭、阴谋和流血。一批“求变者”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转折之处,在中西对峙中醒悟又彷徨。他们不愿苟同,不安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本书为带有游记色彩的历史随笔,聚焦于推动近代中国观念变化的这一批变革者,如徐继畲、张之洞、严复、谭嗣同、王韬、张謇、沈家本、梁启超等人。
作者游走于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通过考察人物思想变迁及其历史背景,描绘出别具一格的中国近代史图景,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斑斓,使本书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游走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 ,一本人物“游记”另眼观察中国近代史。
★朱学勤×吴思×余世存×许知远 联合推荐
◎唐才常之死是否关乎张之洞的帝王梦?
年少伤逝、内心柔软的谭嗣同,是否早已洞悉荒凉无常的死生命运?
为何恩科状元张謇最终走上实业之路,而落魄秀才王韬开辟了中国近代报业?
百余年前的求变者们在后世得到了怎样的纪念与继承?
◎余世存作序,朱学勤、吴思、许知远联合推荐。
◎所谓求变者,也是一批囿于时势的应变者。在对中国命运的焦灼关怀中,他们各自的行动方式和价值选择,呈现了一个关键时代的复杂与曲折。
◎近代史的问题仍然是当代的问题。当代人仍是“求变”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本书围绕历史人物的个人生平而非宏大事件,以地理现场为注脚,结合历史情境与其故里后人的当代境况,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斑斓,使本书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李礼,资深媒体人,法学博士,现任《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著有(含编著)《27站,中国近代史之旅》《民国前传》《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等。
序 我们仍是“求变”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余世存
第一章 新世界
第二章 中西
第三章 批评家
第四章 彗星
第五章 盗火人
第六章 理想国
第七章 村治
第八章 修补与破坏
第九章 从前的迷梦
第十章 黄花岗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1897年,日本参谋本部向北洋大臣王文韶发出示好消息,邀请中方参观当年11月在九州举行的日军演习。中国军官代表团到达长崎后受到罕见的高规格礼遇,以至于王文韶回国后提请皇帝授予日方9人宝星勋章。操纵这次军事交流的日方陆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正是甲午战争幕后操盘者,与此同时他还派出宇都宫太郎等人接治刘坤和张之洞。1898年初,日本人神尾光臣带着礼品出现在张之洞面前,后者一开始表现得相当警惕,他对欧美列强和日本均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立场摇摆不定。不过日方抛出联合培养陆军土官的想法最终打动了他,张之洞决心把学习的对象转向日本。 (查看原文)
芥子书屋
1赞
2019-12-25 22:35:45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中西
一名叫谢清高的梅州人,后者因海上落难意外成为一名四处漂泊的水手,1820年他把自己的见闻在去世前口述给一名举人朋友杨炳南,后者稍后整理出版了《海录》,这本书不足2万字却谈及世界主要国家,比如称“咩哩干国”(美国)“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即来广东之花旗也”。不过《海录》的内容十分简单,其中描述最详细的“英吉利国”(英国),也只有大约800字。 (查看原文)
芒果吻醬油
2023-06-13 03:23:5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