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亲笔撰写。

★全面、彻底地了解溥仪的一生以及没落的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深刻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历史细节。

★深刻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我从前是个什么人?我从前干的是什么事?我从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清朝的最末一代皇帝,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末一个君王,在刚会跑的时候起,被抱上“宝座”,浑然无知地度过了三年革命的风暴,然后在封建军阀保护下的皇宫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在民族敌人的豢养下送走了我的青春,最后终于认贼作父,充当了十四年的傀儡“元首”。四十年间的生活,里面只有罪恶和羞耻,愚蠢和狡诈,凶暴和怯懦,猜疑和迷信……

我的童年时代,到处弥漫着标志“唯我独尊”的黄色,耳边终日是阿谀谄媚的声音。走到我面前的人,不管是多大年纪的,都要比我矮半截,不用脚而用膝盖来支撑他的身体。没有一个用“你”字来称呼我,我的名字根本不能出现于口头、书面上(实不能免时,要“缺笔避讳”)。我的亲骨血肉依法都变成了我的“臣民”,我念书念不好有别人专门替我挨说……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个皇帝。

……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

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父亲摄政王载沣,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溥仪出生于1906年,逝世于1967年,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中国人的骄傲001
第一章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002
二、外祖父荣禄011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016
四、摄政王监国021
五、亲王之家027
第二章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034
二、帝王生活044
三、母子之间053
四、毓庆宫读书058
五、太监068
六、我的乳母075
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082
二、丁巳复辟091
三、北洋元老101
四、不绝的希望110
五、庄士敦119
六、结婚127
七、内部冲突133
八、遣散太监143
九、整顿内务府148
十、紫禁城的末日158
十一、在“北府”里166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173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184
第四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196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205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217
四、东陵事件225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229
六、郑孝胥的理想242
七、“行在”生活251
第五章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262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272
三、会见土肥原276
四、白河偷渡286
五、在封锁中289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297
七、会见板垣303
第六章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310
——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二、登场330
三、“元首”的“尊严”338
四、李顿调查团347
五、第三次做“皇帝”354
六、吉冈安直360
七、我的恐惧364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371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380
十、“后”与“妃”的命运387
十一、大崩溃390
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404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408
三、我不认罪410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412
第八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424
二、第一次写自传434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438
四、黑色的皮箱443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447
六、检举与认罪454
七、震动459
八、原形毕露464
第九章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470
二、劳动滋味474
三、生活检讨会478
四、血泪控诉487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495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502
七、第三次崩溃505
第十章一切都在变(1956)
一、最初的答案510
二、会见亲属519
三、日本战犯528
四、离婚544
第十一章“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556
二、解放了的人566
三、美与丑、善与恶573
四、“监狱”580
五、“所方”587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592
第十二章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600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608
三、告别613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616
——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还没有桌子高,就学会了用别人的灾难来取乐,后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们的痛苦之上,这都被我看做是自己的权利。我可以把祖父般年纪的老太监用水唧筒冲得昏死过去,我可以任意叫“敬事房”把太监打得死去活来。因为一句话不顺耳,我可以叫侄子们跪成一圈,互相抽打耳光,我可以叫一个长辈跪下来。一个孩子大的仆人,因为坐了一下我的椅子,我就叫他跪铁链、站木笼。 (查看原文)

王蘑菇
21赞
2019-06-12 11:48:27

—— 引自第1页

醇贤亲王的一生
自从光绪入宫以后,我祖父对于他那位姻姊的性格会有更多的了解。
在光绪年间,她的脾气更加喜怒无常,光是太监也不知杖毙了多少。
有一个陪她下棋的太监,不过说了一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她立刻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就叫人把这个太监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给她梳头的某太监有一次在篦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得心里发慌,想悄悄把这根头发藏起来,不料被慈禧从镜子里看到了,问他干什么,他越是心慌越回答不上来,这也惹恼了慈禧,一声令下,这位太监也是立毙杖下。
掌嘴、打屁股,这几乎是家常便饭。伺候过慈禧的太监都说过,除了李莲英之外,谁轮着在老佛爷的跟前站班,谁就提心吊胆。
慈禧年岁渐老,有了颜面肌抽搐的毛病,她最不愿意人家看见。有个太监大概是多瞧了一眼,她立刻问:“你瞧什么?”太监没答上来,就挨了几十大板。别的太监知道了,站班时老是不敢抬头,她又火了:“你低头干什么?”这太监无法回答,于是也挨了几十大板。还有一回,慈禧问一个太监天气怎么样,这个乡音未变的太监说:“今儿个天气生冷生冷的。”慈禧对这个“生冷生冷”听着不顺耳,也叫人给这太监一顿板子。除了太监,宫女也常挨打。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肯定的事实:我祖父后半世的表现,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是他的唯一的本分。例如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那位著名的李鸿章,是会办大臣),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颐和园。颐和园修建工程最紧张的阶段,正值直隶省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这时的醇亲王一声不响,御史吴兆泰因为怕激起灾民出事,建议暂时停工,立刻被夺了官,“交部议处”,这都是《东华录》上有案可查的。我祖父真是为西太后尽忠一世,他逝世那年(农历一八九〇年)也正好颐和园完工。但他死后不久,他首创的所谓海军也就惨败于甲午之役。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也没剩下… (查看原文)

王蘑菇
21赞
2019-06-12 11:48:27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