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是豪斯霍弗前后二十年间研究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的成果,1924初版,1936年和1938年两次再版。本书副标题为“地理与历史之关系的研究”,视野涵盖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 全书中心主题是世界权力的中心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现在转向了太平洋地区,因为太平洋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同时坐拥全球70%的资源储备。作者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充分分析了近四百年来各太平洋大国的冲突和兴衰。日本的崛起、美国和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大英帝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支点,在地缘政治学的视野内显出了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有另外一番意义。

作者简介:

豪斯霍弗的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26 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伐利亚军事学院。

1914 年欧战爆发,豪斯霍弗随即返回野炮团任参谋长,一年后晋升野炮旅旅长,参加过西线的多次战役,据说从无败绩。1918 年底豪斯霍弗以少将军衔退役,时已年届 50,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成为“地缘政治学之父”。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1
中译者前言 33
德文本第三版序(1938) 1
德文本第二版序(1927) 3
导言 7
第一章存在一种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吗? 24
第二章从面积、海岸和位置看印度-太平洋的空间图景 43
第三章太平洋生存空间原生的典型特征 57
第四章太平洋空间图景意识的历史嬗变 75
第五章原生民族的基本信仰 86
第六章作为迁徙场域的太平洋 97
第七章太平洋社会学 113
第八章白种人的入侵 124
第九章
太平洋进入世界文化、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导致的
世界图景的变化 140
第十章太平洋的北部门槛 156
第十一章太平洋火山带上封闭的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 170
第十二章东亚的海岸线:形式上破碎,气候上统一 183
第十三章南太平洋海岸和澳大拉西亚 209
第十四章公海航线和陆缘航线:运河和海峡的地缘政治 226
第十五章沿岸航行和跨太平洋航线 240
第十六章太平洋帝国与自决 252
第十七章促进式渗透还是开拓式掠夺? 267
第十八章通往太平洋的全球航线 278
第十九章太平洋的空间价值:岛屿和边缘的价值重估 287
第二十章环太平洋边缘带的殖民地缘政治 302
第二十一章太平洋经济地理的独特性 316
第二十二章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 324
第二十三章太平洋军事地理的非凡意义 344
第二十四章作为地缘政治压力计的太平洋政治格局 357
第二十五章
近海和大洋:跨太平洋文化、权力和经济体的子空间 381
第二十六章结语 392
第二十七章1924年至1936年的太平洋地缘政治 39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马来人作为“漫游种族”从一个岛漫游到另一个岛,像游牧民族那样填满太平洋这个空间,甚至可能曾将中国文明传播到玛雅人和印加人那里。然而,作为一个种族,马来人可能本能地想要保持无政府状态,他们可能出于一种内在的无政府主义、一种封建领主式的“阳刚的高贵”(virilem Adel),以及由于不具备判断文明危机的预兆的能力,因而缺乏将他们的种族组织起来的基本性情,因而没有创建严格意义上的广泛的政治秩序。 (查看原文)

半夏忍冬
2022-12-26 17:13:07

—— 引自章节:导言 7

[与大西洋相比,]太平洋周边各分离的权力中心的距离要大出得多,而一旦此种分离力量得到克服,各权力中心的距离实际上就会变小。如下一体化观念要更有力:太平洋是最大的统一性海洋空间。紧随这一观念的不是欧亚大陆作为一个大陆的意识的觉醒,而是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大陆意识的觉醒。 (查看原文)

半夏忍冬
2022-12-26 17:13:07

—— 引自章节:导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