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幻想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西方普遍认为,美国应该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民主、培育开放的国际经济,并建立国际制度,按照美国的形象重塑世界,这样世界会更加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美国因奉行自由主义霸权政策,最终成为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国家,不断进行破坏和平、损害人权、威胁国内自由价值观的对外战争,给世界和 平带来了诸多麻烦。

本书作者米尔斯海默认为,自由主义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注定要失败。他指出,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会约束美国在海外的自由主义霸权政策,美国采取更为克制的外交政策更有意义。本书对于学者、决策者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感兴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

斯蒂芬·沃尔特、阎学通等学者力荐

自由主义国家有许多优点,但是《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以严谨的逻辑和令人钦佩的清晰文笔作出解释,为什么它们传播价值观的努力通常注定要失败。自由主义斗士和顽固不化的现实主义者都可以从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学到很多东西。

——斯蒂芬·沃尔特,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

本书以现实主义的理论假定为基础,对自由主义霸权为何难以持久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阅读此书,读者会联想到一个问题:为何任何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建立永久性的国际主导地位?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际,阅读此书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何现实主义者认为中美战略竞争不是意识形态之争,不是发展模式之争,也不是政治制度之争。本书反对意识形态驱动的对外政策。读者可以从本书了解到,为何现实主义理论家们普遍反对输出意识形态。

——阎学通,清华大学教授

在众多试图解释美国外交政策是如何以及为何如此灾难性地出错的书籍中,本书是其中最好的一本。米尔斯海默找到了理论与当今世界的无序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斯蒂芬·金泽,布朗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本书如一把匕首直插美国执政理念的核心。

——罗伯特·梅里,《美国保守派》编辑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都需要阅读这一系统性的杰作。即使你不同意书中的观点,它也会让你思考自己的看法。

——罗伯特·D.卡普兰,畅销书作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约翰•米尔斯海默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R.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国际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大国政治的悲剧》《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与斯蒂芬·沃尔特合著)《常规威慑论》等。

译者简介

李泽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与中国对外关系。

译校简介

刘丰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主要著作包括《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美国军事干涉与国际秩序》(主编)、《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译著)等书。

目录
推荐序/1
中文版前言/1
英文版前言/1
第一章 不可能的梦想/1
第二章 人性与政治/19
第三章 政治自由主义/60
第四章 自由主义大厦的裂痕/112
第五章 自由主义走向海外/169
第六章 自由主义是一切麻烦的根源/213
第七章 自由主义的和平理论/265
第八章 为克制辩护/30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现实主义者为何大多是美国霸权的批判者,而不是鼓吹者?米尔斯海默自己给出了系统而清晰的答案:美国建立和维持霸权秩序的企图建立在自由主义这一并不牢靠的理念基础之上,违背了国际政治运行的基本逻辑,将这种理念推向海外必然招致失败的结局。
米尔斯海默的核心论断是,自由主义所依赖的两个前提——个体理性与个人权利——忽视了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这一基本事实,个人生活在由无政府逻辑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国家,由此导致个体理性的范围和个人权利的实现都高度受制于民族国家体系。在米尔斯海默看来,现实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理念为理解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前者揭示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生存忧虑和国家间互动的均势逻辑,后者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特性的重要性。当一个国家,即使是作为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试图将自由主义拓展到海外时,也会遭遇均势逻辑和民族主义的强烈抵制。如果以暴力的方式推广自由主义理念,不仅会破坏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还会消耗霸权国自身的国力,陷入过度扩张的困境,反噬其国内的自由民主制度。因为军国主义的外交政策总是会培育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体制,而这样的体制容易侵犯公民自由。
十年前,在米尔斯海默着手本书的写作之际,美国战略界对维持自由主义霸权秩序还抱有高度的热忱,对这一秩序所依托的自由民主体制、经济相互依赖以及国际制度的积极效应满怀信心。今天,我们不难发现,自由主义霸权秩序本身及其三大支柱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松动,而学术界也越来越多聚焦于这一秩序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出现瓦解的前景。 (查看原文)

楹川
1赞
2024-10-28 09:17:06

—— 引自章节:推荐序/1

《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一书的核心论断是,处于两极或多极体系下的多个大国与处于单极体系下的唯一大国在行为方式上会存在根本差异。在两极和多极体系下,大国没有选择,只能按照现实主义的指令行事,彼此之间展开安全竞争。它们的目标是以牺牲对手的利益为代价获取权力,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确保权力的天平不会朝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转变。原因很简单:因为生活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无法确信其他国家的意图,它们极其热衷于让自己变得尽可能强大,由此使自己的生存前景最大化。
然而,在单极世界中,唯一大国不必按照现实主义的原则行事,只因为它的生存得到了有效保障。它是如此安全,因为没有其他大国——依据定义——对它构成威胁。实际上,大国政治不适用于单极体系,因为体系中只有一个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单极国家可以无拘无束地采取一种主要基于意识形态考虑的外交政策,因为它不必与一个敌对大国展开安全竞争。如果唯一的极国家高度信仰一种普遍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如自由主义或共产主义,它就可能成为一个对外征伐的国家,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向改造世界。
1989年,冷战结束。两年之后的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体系走向终结,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单极体系。当然,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是唯一的大国,这意味着它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全世界开展社会工程,从而根据美国的意向塑造世界。并不令人惊讶的是,它在这个过程中将自由主义霸权当作自己的外交政策。
这一野心勃勃的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在全球扩展自由民主制度,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建立强大有效的国际制度。本质上,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由自由民主国家构成的世界,彼此之间开展经济往来,受到一系列共同规则的约束。其潜在假定是,世界按照这种方式构造会在很大程度上远离战争,带来普遍繁荣。
单极时刻的美国对华政策也符合自由主… (查看原文)

楹川
1赞
2024-10-28 09:17:06

—— 引自章节:中文版前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