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笃信“美国至上”和单边主义的美国政府,可以从越战中学到什么?
我们陷入分裂,需要团结。——尼克松
年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坛老手、国会影响力人物林登·约翰逊,福特公司总经理、“蓝血十杰”之一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罗德学者、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迪安·腊斯克,满分进入耶鲁、差一点儿当上哈佛大学校长的麦乔治·邦迪,蜚声学界的经济学家、“经济增长阶段论”提出者沃尔特·罗斯托,既是军人又是知识分子的马克斯韦尔·泰勒,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威廉·威斯特摩兰,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自由派制度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
肯尼迪总统上任后组建了一个全都由顶尖人才组成的团队。美国政府已经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疲沓、软弱无能的市侩们转移到一代人中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的手里。
但一群那么理性、聪明和理想主义的人,让美国陷入一场惨烈的战争。
越战是美国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美军5.8万人阵亡,30.4万人受伤,耗资2500亿美元,两届美国政府(约翰逊及尼克松政府)被毁……
越南遭受巨大战争创伤,150万人死亡,400万人受到化学污染,留下100万寡妇、88万孤儿、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然而,这场战争本不必发生。
全面展示《阿甘正传》《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猎鹿人》《野战排》《第一滴血》等经典电影所处的时代困局
作者简介:
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1934—2007),美国记者、作家、历史学家,报道“水门事件”的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称其为“美国记者之父”,其新闻报导及非虚构写作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时代。
大卫·哈伯斯塔姆生于美国纽约市,犹太人,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即到美国南方小报工作 ,专注于采访普通人,他是当地当时唯一愿意报道黑人平权运动的记者,后进入纽约时报。哈伯斯塔姆作为第一批采访越南战争的记者,是最早质疑美国越战政策的新闻人。1964年,30岁的他因从越南发回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新闻奖。他一生创作了22本畅销书,美国现代史上几乎所有重要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在战争年代报道战争,关于越南战争的《出类拔萃之辈》、关于朝鲜战争的《最寒冷的冬天》,书中以其客观冷静的分析呈现了现实世界政治运作的复杂。和平年代报道平权运动、大型商业变革,关注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的《大清算:美日汽车业竞赛》、媒体集团竞争的《媒体与权力》、大选与具有极强对抗性,需要团体协作的体育运动。他笔下还有不仅写过肯尼迪,麦克阿瑟,胡志明,林登·约翰逊,也写过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棒球运动员泰德-威廉姆斯,乃至一群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取投票权的黑人小孩,十三位冲向纽约世贸中心的消防队员……他笔下的历史中没有抽象的人,他作为个媒体人也不相信经过媒体简化过的人和事。
他在西贡日夜赶稿体力不支时说:“做一个记者,没有疲倦的权利。” 他的勇气、直言不讳、专业素养和一生的写作佐证了“无冕之王”的称呼,让他成为美国最受人尊敬的记者和非虚构作家之一。
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为新书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
序言
第一章 肯尼迪同罗维特的会见
第二章 肯尼迪脚踏两只船
第三章 第二流人物当国务卿
第四章 肯尼迪时代的新人
第五章 猪湾和印度支那
第六章 老挝——第一次亚洲危机
第七章 乱扣红帽子的麦卡锡
第八章 从朝鲜到越南
第九章 泰勒-罗斯托报告
第十章 又一条腿陷入越南泥坑
第十一章 哈金斯报喜不报忧
第十二章 麦克纳马拉其人
第十三章 国防部同国务院的矛盾
第十四章 在南越问题上的激烈争吵
第十五章 推翻吴庭艳的政变
第十六章 见风使舵的国务卿
第十七章 轰炸北越是怎样提出来的
第十八章 国务院的清洗
第十九章 策划东京湾事件
第二十章 得克萨斯州的无赖
第二十一章 侵越战争和泰勒其人
第二十二章 约翰逊进退两难
第二十三章 轰炸决定的出笼
第二十四章 美国是怎样陷入地面战争的
第二十五章 美军在南越战略的变化
第二十六章 约翰逊在增兵问题上大耍花招
第二十七章 战费骗局和通货膨胀
尾声
补录
作者附记
参考书目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里斯曼对这次谈话的语调和倾向越来越感到不安,最后他打断他们,间他们有没有到过犹他州。我他州!他们说没有到过,但是为什么要提到犹他州呢,里斯曼曾经到过犹他州吗?里斯曼回答说,他也没有到过,但他读过许多有关摩门教①的书。他觉得他那两位朋友并不了解美国,也不了解传教和救世的气质在美国多么根深蒂固。他说,“你们认为你们对有限战争很有办法认为你们是同一个正在等候你们去领导的优秀分子的社会打交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越南并不是由哈佛大学和对外关系协会支配的东部优秀分子的社会。”
里斯曼午餐后同他们分手,对美国走向何处感到不8安。他热爱研究美国南北战争,他一向对由于美国南北战争而在这个国家里爆发的狂热感到不安;就在表面现象后面,隐藏着紧张和愤怒社会依靠弱的结构维持在起,但却很容易破裂。他想,其实,这批人都是乡下佬。聪明的大西洋乡下佬。 (查看原文)
GGH&&
5 回复
1赞
2020-07-31 09:31:30
结果是不去寻找最有才能、最有智慧的人物,而是去的自由
寻找污点最少、受到的反对最少的人物。在一个拥护崇哈
高目的的强有力的人物总是树敌较多的时代里,肯尼迪而不
兄弟却要找一个树敌最少的人物,一个最少惹事生非的有某
人物。他们是为最重要的内阁职位寻找人选,担任这个
职位的人需要有无穷的聪明才智和老练的手段,需要对钱
国内和全世界都有丰富的知识,而他们的找法,却象总统
候选人寻找另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一副总统的人选经常有
的做法一样,去找一个得罪人最少的人物一大家的第所,
二号人选。这样,对他们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才
能和智慧,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庸庸碌碌。这是总统的
力已经增长到何等程度的一个信号,而这是受到许多方 面拍手叫好的。他们最后找到的那个人几乎是默默无闻
的,这件事本身很说明问题,因为假如他在一生经历中真
的做过什么重大的事,那么,不管是好是坏,他总会有一
个记录。 (查看原文)
暴躁兔子
2 回复
1赞
2022-03-12 15: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