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的政治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黑猩猩的政治》是译文科学系列的新书,也是一本跨学科的经典之作。人与动物之间,与自己的灵长类亲戚之间,究竟有多遥远的距离?我们观察黑猩猩的行为,为人类树立了一面绝佳的镜子。

在美国阿纳姆动物园有一个黑猩猩群落,它在以下几个方面都称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一是户外圈养区的面积,有差不多两英亩;二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年轻黑猩猩的数量;三是它的规模,1981年黑猩猩的数量已达到25只,这是最重要的;四是有几只成年雄黑猩猩生活于其中。这使得它们在动物园里的行为与在自然界的行为相差无几。作者通过长期观察阿纳姆动物园黑猩猩群落,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读出了马基雅维利的狡诈权谋,并领悟德瓦尔耐人寻味的结论:政治的起源比人类更古老。《黑猩猩的政治》的发现不仅震撼了动物学界,也是深受政治家、企业管理者、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欢迎,使它成本一本风靡西方教育界、商界、政界40年的人文读本。它以一种另类的方式,通过我们的近亲黑猩猩,洞悉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行为。它详尽叙述了黑猩猩群体之中围绕着权力和性行为所展开的竞争和联盟,得出了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本能,而是智慧的惊人结论。

作者简介:

弗朗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美国艾默里大学灵长目动物行为学教授。1993年,他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之后,又相继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7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及目前在世的全球最伟大的十几个科学家之一。主要著作还有《类人猿与寿司大师》《灵长目动物如何谋求和平》《人类的猿性》等。

25周年纪念版前言
一个发现的世纪•历史编纂•通俗化
导论
第一印象•紧张爆发状态的预防•大逃亡•动物行为学•感知•信息交流的信号•向旁求助行为•和解•联盟•保守的解释•大胆的解释•理性的行为
第一章 黑猩猩们的个性
大妈妈•耶罗恩与鲁伊特•普伊斯特•格律勒•尼基与丹迪•各雌性子群•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两次权力更迭
形式上的与实际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最初的一击•耶罗恩的孤立•鲁伊特与尼基之间的开放式联盟•发癫式发脾气与战斗•和平的代价•三角关系的形成•鲁伊特的新策略•耶罗恩与尼基之间的封闭式联盟•尼基不在群落中的时候
第三章 不平静的稳定
分而治之•集体领导
第四章 性特权
求爱与交配•权位欲望与父亲身份•性交权的协商
第五章 黑猩猩群落的社会机制
依附性地位•雌黑猩猩之间的等级秩序•战略谋划的智力•两性间的行为差异•分享•交互式报答
结论
等级秩序的形成•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联盟•平衡•稳定性•交换•操纵•理性的策略•性特权
结束语
鸣谢
参考文献
以黑猩猩为镜子看人类能看到什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雄性黑猩猩的战斗常常是有迹可寻的,每次发动武力攻击之前,总要向对方进行一段时间的武力炫示,如果对方在此时表示屈服,实质性的武力攻击就会泯于无形。在武斗中,如果一方示弱,比如逃到一棵树上,武斗也会终止
如果被攻击的一方跑到一位强壮的或者有地位的黑猩猩附近坐下,攻击者就会停止攻击。如果那位强者不愿意庇护这位求助者,则会站起来走开。这与我童年所熟悉的儿童行为非常相似。
在孩子的意识中,胆怯是比失败更加可耻的行为,这会使C丧失名誉。这时,如果B依然穷追不舍,就会导致B与C之间的冲突。人与黑猩猩,其相似何其乃尔。
”一只黑猩猩能够成为首领,不仅取决于他的体力是否强大,还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雌性黑猩猩的支持。“我们常常倾向于认为,战斗的结果决定社会关系,而在这里,战斗的结果却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保障群体和谐,保护弱者,保护雌性,是雄一号的职责。
具体体现是,在两个黑猩猩争斗的时候,站在弱者一边
起初,人类学研究是西方殖民化运动的一部分,研究者常常怀有某种猎奇心理;然后,人类学把进步论(进化论或者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自己的出发点,相信文明人是从原始人或野蛮人进化而来。
现在,人类学早已普遍摒弃了进步论,把文化相对主义作为研究的起点。人类学家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被研究者,而只是一个观察者
如果说,贪婪、自私、残暴并不是黑猩猩的本性,那么,也不应该是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的本性。如果人类表现出了贪婪、自私、残暴,那是人的社会性,而非生物本性,或者说,是所谓文明的结果。
然而,这其实是出自现代性视角的一种表述。人类忘记了自己是动物的一员,是在广泛地接受了现代性思想之后。把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并且人类高踞于动物之上,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德瓦尔追述到,1980年的一天夜里,耶鲁恩和尼基联合行动,对鲁伊特施行了极端的暴力,咬得他遍体鳞伤,还摘除了他的睾丸。鲁伊特伤重,不治而死。这个结局又让我意外… (查看原文)

加速读书笔记
3赞
2016-05-24 14:58:05

—— 引自章节:豆瓣阅读上所有笔记

至今,圈内人士仍将这种灵光一闪的现象称为“科勒瞬间
但在那个时候,在自然栖息地中的工作曾经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因而不被赞成,只有实验室里的实验才被认为能提供科学所要求的可控制性 (查看原文)

加速读书笔记
3赞
2016-05-24 14:58:05

—— 引自章节:豆瓣阅读上所有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