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胡炜权、康昊、汪力、王侃良共同推荐。
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
它们为何与近代日本的政治紧密相联?
暴力又如何被制度纳入麾下?
看美国新锐历史学家书写暴力与民主纠缠不清又共存共荣的日本近代史。
日本的近代历史充满了暴力色彩,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这些事件与所谓的“暴力专家”,即本书的核心人物——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密切相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实施的暴力的影响甚至会超越事件爆发的时刻,他们的暴力行径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系统的、根深蒂固的元素。本书通过研究从明治时代到二战后的“暴力专家”,详叙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被合法化的过程,揭示了日本独特的暴力文化如何形成,又如何深深嵌入政治的整体实践之中。
——————————
本书揭露了日本近代史鲜为人知,但不可不提的一面:黑道、暴力和金钱参与推动日本近代化和现代化,且发挥不小的影响力。通过精准的译校,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思路和观察视角。
——胡炜权(日本一桥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政治与暴力”为切入点,将暗杀、骚乱、政变、极道等持续不断的暴力现象放在日本近现代政治进程与政治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视角独特,叙述精彩,欲了解日本政治史,不可不读。
——康昊(大阪大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副教授)
骚动、暗杀、政变,这些与“暴力”相伴的名词,一直是近代以来日本政治话题中的常客……施奈华此书,从流氓、极道等“暴力专家”入手,为读者抽丝剥茧、挥毫泼墨,解密“暴力”这一隐藏在近代日本政治生活的重要符号。
——王侃良(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书详尽地考察了政治暴力在近代日本政治中的作用,但其旨趣并非对日本特殊性的批判,而是试图通过“暴力民主”的概念,反思现代民主政治与暴力的关系。
——汪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资博士后)
赌徒、流氓、暴徒与极道,在日本政治与政治风格上留下重要的印记,施奈华把这个故事说得娓娓动听。
——《亚洲研究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在这本重要著作中,施奈华极具说服力地论证了:暴力,尤其是政治暴力,是日本德川时代至20世纪60年代之间一股无所不在、极具影响力,而且几乎是持续不断的势力。
——《日本研究期刊》(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
施奈华提供了一部从暴力的微观政治角度撰写的另类日本近代史。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那些通常处于幕后的历史人物来到了前台。政治流氓和其他暴力专家对于每一个政治计划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法西斯主义的还是民主的。他们在历史中的参与程度是惊人的。
——瓦迪姆·沃尔科夫(Vadim Volkov),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教授
本书探讨了一个具有跨地区和当代意义的主题:民主和暴力远非不相容,而是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施奈华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论点,即对民主的拥抱并没有取代暴力在政治中的位置,而只是改变了它。这本书同样值得日本史学界之外的读者阅读。
——迈克尔·A. 雷诺兹(Michael A. Reynolds),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
施奈华的重要论点——暴力是对日本民主本质发挥重大影响的一种系统性的、持续的政治特征——在本书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倾向于强调日本近代史“光明面”的学者也许会发现这本书令他们困扰。而这可能是一件好事。
——《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
这本书描述了日本的政治暴力如何在近代实践组织化的生动历史,展现了“暴力专家”如何以某种掩护方式,融入政治……
——斯蒂芬•弗拉斯托斯(Stephen Vlastos),爱荷华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子•丸子•施奈华(Eiko Maruko Sinawer),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威廉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史。
译者简介
游淑峰,台湾花莲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地理杂志记者与编辑,目前为自由译者。
译校者简介
余静颖,广岛大学日本史学硕士,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从事日语教育工作,专攻日本女性史研究、性别问题研究和日语教育研究,译著有《日本史:分裂与统一的280年》。
致 谢 i
引 言 1
史学角度的政治暴力 3
暴力 、暴力专家与政治 9
暴力与民主 13
比较史的方法 17
第一章 爱国者与博徒:暴力与明治国家的建立 21
志士:暗杀者、反抗者、爱国者 23
明治初期志士的贡献 31
博徒:不法之徒、罗宾汉和地方领袖 38
博徒与明治维新 47
作为政治暴力专家的博徒们:自由民权运动 49
第二章 暴力的民主:流氓与议会政治的诞生 79
从活动家到流氓:19世纪80年代的壮士 82
暴力的输出:越过边界的国家主义大陆浪人 97
议会政治与壮士的专业化 106
国家暴力与第二届众议院议员普选 116
第三章 暴力组织化与政治暴力的文化 135
自由党院外团与其老大们 138
政党政治里的政友会院外团 145
暴力文化:国会政治里的极道老大 165
第四章 法西斯暴力:二战前日本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191
法西斯意识形态 195
法西斯暴力 204
都会区与之外的国家主义阵线 223
政党衰退期的暴力 227
第五章 民主重建:二战后的暴力专家 245
壮士的没落与院外团暴力的重整 248
作为议会政治及辩论武器的暴力 252
“暴力团”回归:极道与保守势力联合阵线 262
1960年:战后暴力专家的巅峰 282
终章:1960年后的政治暴力 299
后 记 暴力与民主 305
暴力、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 308
暴力专家及其历史 310
对暴力民主的当代观点 312
名词解释 317
参考书目 321
索引 35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类壮士的选举暴力并非明治中期日本所独有。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为了企图搜括票源,选举诈骗升高至暴力程度,以至于“到了一七七六年,暴力的使用似乎成为被认可的选举操作,而大选区选举的特色,即是雇用大批的流氓与打手。”即使数十年后,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及中期,流氓或“职业打手”,如吉普赛人、拳击手和粗工尽皆受雇骚扰对手、制造混乱。一八三0年代的科芬特里(Coventry),这些“霸凌者”可得无限畅饮和每日五先令的报酬。一八六七年伯明翰的议员补选时,据说镇上“被骗子、职业拳击手和小偷占领。”恐吓和暴力如此盛行,出门投票被视为一件危险的事。 (查看原文)
夕颜
1赞
2024-03-07 20:09:28
—— 引自章节:議會政治與壯士的專業化
院外团做为一个机构,有点像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美国城市政治的政治机器。大致而言,院外团和美国的政治机器提供类似的功能,而且使用类似的方法—处理政党交办事项,透过以权谋私和胁迫的方式,扩大其影响力。尤其是院外团的暴力支翼,非常类似美国政界老大寻求暴力及保护的团体……然而,他们两者的歧异点在于,院外团壮士在院外团之外,并不属于某个独立组织(如某消防队或某帮派)的成员身分。院外团唯一的使命是政治性的,经过整合而并入政党组织之中。
虽然院外团会使用暴力,他们的主要政治目标却不必然是非民主的。例如,政友会院外团初衷,是监控藩阀与军方的影响力。即使当政友会和某些政治元老或官僚体系合作,院外团也会极力防止这两方蚕食他们的力量。这种防御立场,在院外团成立时三项特别决议中可以看出:院外团是协助举发政府不当处理与俄国的交涉事务;反对政府忽视先前承诺的金融计划;征询动用遭前任国会否决的不符宪法之专款的可能性。为了争夺权力,政友会院外团有时会发现自己和民众力量结合,这些力量也想遏制藩阀、官僚以及军方的扩权。 (查看原文)
夕颜
2024-03-09 10:33:13
—— 引自章节:政黨政治裡的政友會院外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