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精练的文字,叙写了王实味一生坎坷的生命历程;与此同时,作者搜集整理了王实味生前留下的、包括置他于死地的文字。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走近王实味,读一读他用心血、生命留给我们的文字,当有所思、所得。
作者简介:
楚汉狂人:王实味的一生(黄昌勇)
《珊拿的邪教徒))译者序
文艺民族形式上的旧错误与新偏向(论文)
野百合花(杂文)
政治家・艺术家(杂感)
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杂感)
零感两则(杂感)
答李字超、梅洛两同志(杂感)
休息(中篇小说)
杨五奶奶(短篇小说)
毁灭的精神(中篇小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最能读懂王实味的文章的是刘莹。
刘莹知道,王实味除了工作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他是一一个单色调的人。由于身体长期患病,本来就孤僻的性格就变得更郁郁寡欢,有点儿神经质。他做事过分认真又太自信,说话不留情面又很尖刻。王实味的文章难免偏激,与周围的同志难免矛盾丛生。
1981年,刘莹随儿子一家近居湖北十堰,离开了寒冷的北国。此时、王实味老家河南潢川的亲人也与她取得了联系。亲人们从此不断地给有关部门和同志写信、递送申诉材料。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从八十年代初,当年参加并领导中央研究院整风运动的李维汉开始写回忆录。他与人谈到王实味问题要重新审查,他说:王实味的问题是由我引发的。我有责任把它搞清楚,因为王实味定为托派分子,根据究竟是什么,大家都不清楚。同时,李维汉向中央组织部建议对王实味案重新审查。
很快,在李维汉的安排下,有关人员访问了当年直接处理王实味问题的重要人物、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李言。?言说,揭发王实味托派言论主要是在中央研究院的座谈会上,康生也没有告诉过他更多的材料,他看过王实味的档案,里面有王实味自己交代与托派关系的材料,如此面已。
同年,李维汉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中的最后一节“一个悬案”中正式提出王实味案复查问题,此文在1984年收入《回忆及研穷》及《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时都被删去。 (查看原文)
橙子味棒棒糖
2024-09-04 12:02:49
—— 引自章节:楚汉狂人:王实味的一生(黄昌勇)
党探子、特务的罪名终干被推翻时,①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他的两篇杂文。历史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摆脱一切外部干扰,完全从作品本身来评价《野百合花》和《政治家·艺术家》的机会。
从几十年来发表的难以数计的围剿《野百合花》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批判者们几乎从各个角度对它的所谓问题进行了扒罗剔块,给它罗织的罪状早已超过了中国传统的“十条”。但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一、它歪曲了延安的现实生活,作品中的具体描写是不真实的;二、它迎合并利用了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挑动他们对领导者鸣鼓而攻之的情绪;三、它采取了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党和同志,具体表现就是它运用了冷嘲暗箭的表现手法。
几十年来,我们有意无意地锻造了一把文艺批评的利剑
“真实论”。每当我们要否定一部作品时,首先总是指责它不真实。但这种指责往往总是站不住脚,于是便搬出~一条吓人的“理论”-一“本质真实论”,说它不符合本质上的真实,把真实作为评判文艺作品的基本原则,这本是完全正确和应该的,问题是上述这种“真实论”本身往往是不真实的。持这把利剑者往往闭眼不看现实,将有说作无,而将无说作有,对《野百合花》的责难就正是这样。毋庸置疑,比起国民党统治区,革命根据地延安是光明的,它所建立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先进的、全新的杜会制度,但也不能否认,延安也还不是一片纯净的乐土,它的身上还有污泥和浊水,它的局部有时还会出现阴霜,还会在善良的人们心上投下阴影。道理很简单,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旧社会的 (查看原文)
橙子味棒棒糖
2024-09-04 14:00:50
—— 引自章节:楚汉狂人:王实味的一生(黄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