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许成钢文集》的第一卷,其中多数是曾发表于媒体的非学术和半学术的文章,面向对社会科学有兴趣的读者。
在“经济学和科学”篇,收录名为“方法论”、“制度经济学”以及“诺奖和诺奖之外”的三组文章,作者旨在通过这些文章与经济学—社会科学同行以及广大读者对话,从方法论出发探讨经济学及整个社会科学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思想之路和师友”篇,收录以“困惑与思考”和“通往科学:父母与师友”为题的两组文章。与通常纯学院教育出身的学者不同,作者学术思想的形成主要产生于自身对社会的直接观察和思考。好奇、困惑、持续地思考和学习,始终贯穿作者的学术成长之路。同时,作者的父母以及几位重要师长的启发和指引也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两组文章以自传和传记的形式,记录作者与他的父母和部分师友对科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见解,以及基本的学术态度。
作者希望这些文章不仅可以启发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帮助更广泛的读者群了解作者的父辈以及作者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历程。
作者简介:
许成钢,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美国科斯研究所(RCI)理事,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199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香港大学钟瀚德基金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首尔国立大学“世界级大学”讲席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2013年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2016年获得中国首届经济学奖。
序言
第一篇 经济学和科学
第一章 方法论
经济学、经济学家、经济学教育:五个“不相关性”理论基准
经济学理论的贫困::从博尔顿“货币主义的贫困”得到的启发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
经济学有用吗?
科学研究的价值观
中国经济改革与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
简述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过去和未来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评科尔奈的《动态变化、竞争和剩余经济》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制度的研究
第三章 诺奖和诺奖之外
2018年诺奖点评:可持续增长
2019年诺奖点评:方法论的贡献
减贫与政策:许成钢对话班纳吉
从理论到实际:我所认识的米尔格罗姆
第二篇 思想之路和师友
第四章 困惑与思考
我的文革十年
我的自学生涯
漫漫求索路
学术生涯的简短回顾
附1 我的学校:绥滨农场回忆录
附2 绥滨农场老友记
第五章 通往科学:父母与师友
毕生的启蒙者:纪念许良英一百周年诞辰
做人—做学问,人生观—世界观:祝父亲九十大寿
民主在中国的常识与误解:评许良英、王来棣的《民主的历史》
许良英:自由精神的启蒙者
王来棣:历史真相的寻踪者
马赫、爱因斯坦对实在的探索
科尔奈的学术贡献和影响
思想的历程:我所知道的科尔奈
科尔奈:我的老师、导师、密友和父辈
一个天才的陨落:怀念马丁•魏茨曼
附3 中国乡镇企业:模糊界定的合作制
科斯对经济科学的启蒙
不做容易的事:追忆詹姆斯•莫里斯
麦克法夸尔:“文革”起源的探索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市场特别重要的运作方式是排序和评比竞赛机制。通过评比和竞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给工作有成效的人最高的奖赏和回报。但这往往与最需要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冲突。什么是可评比、可排序的呢?可评比、可排序就是可以竞净,可以竞争的东西通常是相似的,不相似的东西之间很难竞争和排序,但是“创造性”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要多样化,要差异化。越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越是跟别人不相似。如果把科学研究都压缩到相似的领域来竞争的话,会引导许多人做相似的、低水平的研究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和人家比。
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对自由有压制的社会里,当然会扼杀创造。但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对于什么是自由,人们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楚。在竞争特别激烈的情况下,竞争可以变成限制自由的一个重要机制。因为把研究的目标定在竞争取胜上,就意味着你不是以探索的兴趣决定你要研究的问题,而是做别人都在做的事,只是争取做得比别人好。 (查看原文)
无用的知识+N
2025-02-08 10:46:55
—— 引自章节:科学研究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