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四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详细考察了帝国-基督教统一性的崩溃,以及自主理性与教派反叛的崛起,即现代政治意识的两大滥觞——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基雅维利和伊拉斯谟都希望凭靠一个强有力的贤良君主重塑秩序,莫尔则呼吁基督教的灵性,其“乌托邦”思想间接催生了深刻影响西方历史的多种观念。

本卷通过深入研究宗教改革之前的政治和宗教情况,对宗教改革做出了全新阐释,并剖析了路德和加尔文这两位关键人物的得失,对基督教宗派运动的研究,则构成了沃格林得出现代灵知主义及其影响之最终结论的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用尤金·韦伯的话说,沃格林“将复杂的哲学反思与具洞察力的历史探询融为一体,把认知、理解、存在的开放性以及洞见的深度结合起来,并由此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历史哲学家”。 代表作有《政治观念史稿》八卷本,《秩序与历史》五卷本。

译者简介:

孔新峰,山东曲阜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译本前言(孔新峰) / 1
英文版编者导言 / 1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
第一章 权力之秩序:马基雅维利
一 传记式背景:马基雅维利与圭恰尔迪尼
二 时代诸问题:1494年的创伤
三 意大利传统
四 亚洲之背景
五 《卡斯特拉卡尼传》
六 《李维史论》
七 《君主论》
八 结论
第二章 理性之秩序:伊拉斯谟与莫尔
一 1516年
二 伊拉斯谟的基督教
三 禁欲主义君主与“粗人”
四 君主禁欲主义之范围
五 伊拉斯谟论战争
六 权力问题
七 《乌托邦》与美洲
八 某地与乌有乡
九 傲慢与财产
十 乌托邦的战争
第三章 上帝的子民
一 制度与运动
二 运动之分期
三 运动之范围
四 教会与宗派
五 改革与反文明效应
六 《锡安荣光一瞥》
七 运动之社会结构
八 东部对西部运动之影响:托名狄奥尼修斯
九 运动诸观念
十 自由精神
十一 阿波罗式世界帝国
第五部分 大混乱
第一章 大混乱(一):路德与加尔文
一 印刷与公众
二 分裂:莱比锡辩论
三 符号之历史性:教会与圣餐变体论
四 《九十五条论纲》
五 《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
六 因信称义
七 再思考
八 加尔文与预定论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莫尔的靶的所系,正是作为傲慢满足之手段的财产。我们必须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理解莫尔对其时代特征的概括一一“富人的阴谋”( conspiration divitum)0)富人佯装代表了国家的利益;并以此为幌子牟取自身利益。他们将法律玩弄于鼓掌之间,确保自己的不义之财,同时以尽可能少的薪酬盘剥穷人的劳动。更有甚者,他们将有利于自身的规定变成一般性法则,称其为普适于富人与穷人的国法,使之对穷人不仅成为一种戕害,更成为一种辱没。②简言之:莫尔所大力斥责的那种社会状况与政府实践,正是两个世纪之后,在一个更为进步的时代,在洛克政府论(下篇)》( Second Treatise of Civil Government)中得到了认可与理论证成。与洛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较少启蒙色彩的莫尔坚信:作为一项社会与政治秩序原则,通过占有欲得以满足的做慢会摧毁国家的理念。这是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只知 (查看原文)

蓝道_RANDALL
1赞
2020-06-29 21:01:08

—— 引自章节:九 傲慢与财产

从世界的撤离以及向巅峰不可移动性的攀升,并未导致与神圣实质的联盟;相反,它们导致了人在其有限性之中的封闭性。它们并未导致向神圣领地的扩张,反而导致了自我的囿限。 (查看原文)

Lowlibrarian
1赞
2016-09-25 15:48:30

—— 引自第221页